王金海(敬业奉献)
发布时间:2016-10-17 星期一

“三勤 三用”练成社区金管家




王金海,59岁,中共党员,曾获得浙江省优秀调解员、杭州市三等治安荣誉奖章、杭州市治安战线先进个人等称号。说起这位社区里的“高龄”大管家,无论社工、居民,都会竖起大拇指,不停的夸赞。

2002年,王金海来到社区工作。他到社区上班的第一天,就碰上一件让他记忆犹新的事。家住信余里6幢的一位老伯来社区反映他和邻居因安装空调室外机的位置发生纠纷,要求社区帮助调解。由于当时社区其他同志走不开,他主动提出上门查看。经过现场了解和耐心的劝导,很快就说服对方,使他们从见面就吵到握手言和。也就是这件事,让他深深体会到社区工作人员的艰辛和作用。第二年,他就担任了社区综治委员一职,而这一干就是13年。

“社区的综合工作其实就是当好一个群众生活的管家角色,是没有围墙的管理员,不仅需要嘴勤、手勤、脚勤,还需要用心、用情、用脑。”王金海说。的确,因为梅花碑社区是一个有上万人的大社区,处于老城区,居民素质高低不平,社区内各类基础设施和住房条件等都比较差,特别是东河沿线50年以上的老式陈旧住宅成片,居民人员复杂,安全隐患多,给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带来很大的困难。而综治工作又要涉及维稳、反邪教、禁毒、安全生产、行政司法、矫正、调解、普法等多项内容,工作之复杂繁重可想而知。由此,他在群众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调解工作始终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认真倾听,从调解双方的话中听出端倪进行分析。

2015年1月17日,辖区单位杭六中工地上正在施工的塔吊上一捆六米长钢管突然坠落,砸坏了福利新村小区内停在车位上的两辆居民私家车,车损严重。事发后,两位受损车主情绪激动,而施工方又认为车主要求过高,双方矛盾不断激化,事情迟迟得不到解决。在调解过程中,王金海光电话沟通就高达40多次,电话费用去了400多元;十多次的走访,与双方当事人建立信任关系,同时弄清诉求,找到问题的症结;为当事人搭建平台,召开了5次调解会,让他们面对面心平气和地进行协商,还运用法律知识影响并让当事人改变一些极端不可行的方案……整个调解过程历经1个多月,其中的艰辛曲折真的是难以想象,但是王金海就是凭着“三勤、三用”,咬着牙攻下了难题,专业且成功地将矛盾化解。

据统计,王金海每年走访居民1000多人次,调解各类纠纷800多起,成功率达90%以上,而这些调解工作只是王金海社区工作的冰山一角。十多年来,无论工作多纷繁复杂、多困难,王金海总能靠着“三勤、三用”和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坚持下来。 2015年3月,有多年群众工作经验的王金海被调到小营街道地铁征收办工作。“接到任务时得知,征收工作必须再峰会前完成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再加上我又缺乏征收工作经验,天天都神经绷紧,就怕出错。”王金海说。最终,王金海借助多年的调解经验,为街道提前完成地铁征收清零任务也发挥了一把“余热”。

随着地铁征迁“清零”,王金海又马不停蹄地回到社区参与峰会安保工作,“当时想着,已经到了峰会安保决战期,社区安保工作量大、任务重,我也要给这些小年轻做个榜样、分担些压力,所以马上就回到社区参与峰会安保工作。”王金海笑着说。

中河中路作为峰会期间重要的警卫路线,涉及到高架两侧共13幢房子,王金海便与其他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挨家挨户的上门登记排查。“上门做群众工作,最关键的就是要和他们做朋友,只有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才能得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王金海说,“第一次上门做工作,居民肯定会有一些抵触心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只要不放弃,再大的难事也有破解的时候。”

从晚上7点开始的夜间巡逻,每个1小时就要重新巡逻,一直持续到午夜后。连续两天的夜间巡逻工作,让59岁的王金海病倒了,但是他依然带病上班到岗。说起这事王金海挥着手不好意思地说道,“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其他人和我一样辛苦。”

夜间巡逻工作主要是排查消防安全隐患,而电动车充电是排查的重点。王金海说,梅花碑社区都是老小区,没有专门的充电场所,所以居民时常乱拉电线充电,我们理解他们的困难,所以发现后当场拔掉插头,上门和居民沟通,劝导他们不要在夜间充电。

明年,王金海就要退休了,“2016年,是我终身难忘的一年,能在退休前参与峰会安保工作,我感到很自豪。”说到此次服务保障峰会的事情,王金海脸上是满满的自豪。

由于王金海的努力,社区的治安工作有了极大的改善,近年来,未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和集体上访事件,一般案件有效控制在千分之三以下,居民的矛盾纠纷也能有效得到化解。社区还多次被评为上城区综合治理先进社区、杭州市民主法治社区和杭州市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能在社区岗位上站好最后一班岗,就是我现在最大的心愿!”王金海如是说。

 

来源:中国文明网杭州站   作者:   编辑:王洁
相关阅读:
    [上一篇] 李樟煜(敬业奉献)[下一篇] 王仕杰(敬业奉献)
    版权所有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www.hzwmw.com 浙ICP备06032142  E-mail:hzwm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