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210省道交通劝导员团队(敬业奉献)
发布时间:2018-02-11 星期日

    四颗不老松,守护平安路

    ——美女峰的“老交警”

    210省道30KM处,山势险峻,郁郁葱葱的美女峰卓然屹立。

    山腰之上,马岭隧道横穿浦江、建德边界,如一条苍龙盘旋而出,俯冲而下。一出马岭隧道就看见刷着藏蓝条的白色小板房,挂着个牌子:建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210省道交通安全劝导站。

    这个小小的劝导站,位于浙江建德与浦江交界地带,210省道30KM处,抬头望去,远山翠微,遥遥可望见马岭之上的美女峰。而值守在这里的是四名老党员:72岁的姚台志,56岁的任承龙,56岁的曹世强,50岁的任仕忠。他们都来自建德市乾潭镇梓洲村党委,三人属于上梓洲支部,一人属于毛洲支部。自发自愿而来的他们,年龄总和234岁,党龄总和128年。

    马岭隧道不太平,8公里的长下坡成事故多发路段

    无限风光在险峰,有美女峰之美,就有马岭之险。曾几何时,一辆辆重型卡车从马岭奔腾而下,竟然马失前蹄,折戟山涧。

    2013年5月15日,对家住建德市乾潭镇上梓洲村的任承龙来说是个不寻常的日子。早晨,正在家中休息的他听到一声巨响,抬头一看,天空浓烟腾起。他跑出家门,眼前的一幕惊得他张大了嘴:马岭隧道下坡公路上两辆重型货车发生碰撞,燃起熊熊大火,不时有“啪啪”的爆裂声响起。

    情况十分危急,车辆有爆炸可能,而交警和其他施救力量赶来起码要半小时。任承龙果断翻爬上公路,阻止浦江方向过来的车辆继续前行,直到交警赶来。

    当日,任承龙一直在现场协助交警进行事故处理。他说,因剧烈碰撞导致车门变形,两辆车上4人一个都没逃出来,尸体被烧得焦黑,“太惨了,一辈子都忘不了”。

    这是马岭隧道出口8公里长下坡路段(210省道27KM至35KM)发生的第16起重大事故,从2008年底开通以来已夺命26条。让任承龙记忆犹新的是,不久前的4月4日,一辆重型货车更是直接翻出右侧路面,撞毁上梓洲村文化礼堂,致4人罹难。

    这段路成了过路司机谈虎色变的“吃人路”“夺命坡”。连续长下坡,线型呈蛇形,最大弯道纵坡为5%,曲线半径75米,接近极限值,造成弯多路险。

    在“5·15”事故现场,为死死盯住守住长下坡路段这个“虎口”,市长、公安局长、交警大队长商量后,当场拍板在马岭隧道出口处设置一个执法劝导站,招聘劝导员为路过车辆提供免费加水等服务,同时对过往司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建立交通安全劝导站,加起来200多岁的四个人报名

    交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中队一共14人,辖区面积444平方公里,仅国道、省道就有24.4公里,警力有限,除了加强巡逻必须创新新的管理模式,向哪里要警力?浙西农村什么最多?有热心、有朝气的老同志多,针对这一特色,建德交警决定尝试:找一些致力于平安建设的老同志来帮忙!

    目睹惨剧后他站出来,任承龙说,他永远忘不了2013年5月15日。

    大清早一声巨响,家住建德市乾潭镇上梓洲村的任承龙走出家门,一看,山里冒起了黑烟。他跑出去三四里路,看到了马岭隧道下坡公路上的熊熊大火,还伴随着“啪啪”的爆裂声。两辆重型货车发生碰撞。最近的建德交警乾潭中队离这里有四十多公里!

    任承龙立刻爬上公路,阻止浦江方向过来的车辆继续前行,直到交警赶来。

    等到救援完毕,他才知道,相撞的卡车上有4个人,一个都没逃出来,全都烧得焦黑。“太惨了。”

    当过20多年的村主任、村支书,当过村警的任承龙看不下去了,想都没想就站出来当了第一个劝导员。

    一个好汉三个帮。任承龙第一个想到的老伙伴就是72岁的姚台志——上梓洲村的“老村长”,前任村主任。老姚开过拖拉机、小货车,后来长期协助乾潭交警中队做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对于车辆性能、交通安全宣传,太有经验了!当年已68岁的老姚也是一口应承。任仕忠是任承龙的亲戚,平时热心公益,任承龙一喊也来了。

    曹世强是毛洲村人,曾经当过姚村乡政府文化员,兼管户籍。任仕忠也是上梓洲村人,热心公益事业。周围人说,他们都有一份或公安、或交管的情结。

    劝导站刚成立的时候,就一把交警扛过来的大遮阳伞。没吃没喝没桌没凳,没厕所,没网络。关键是,他们想给卡车加水,这里连水都没有。

    任承龙主动请命带领交警爬上山去找水源。翻山越岭找到一口山泉,用管子一路接下来。

    过了两年,曹世强加入了进来。

    老曹是毛洲村的老党员,曾经当过姚村乡政府文化员、兼管户籍。

    说起来老曹自己也能笑出声:“想当年,我可是十大杰出青年啊……”

    自此,四个老伙伴分成日夜两班,24小时不间断地守在美女峰脚下的马岭隧道口。

    这个面积只有10个平方的岗亭,是我市最孤独的一个交通劝导站

    这个劝导站深处大山中,海拔超过700米,除了过路货车,平时连个人都看不到,手机信号时有时无,经常停电,白天还好,到了值夜班,老姚容易困。为了照顾这位不服输的老人,年纪最小的任仕忠主动提出跟他搭班,就是希望晚上车少的时候,让他能偶尔闭眼休息一下。

    “在一起工作四年了,该聊的家常都聊完了,关键是有默契了,老曹让我拿个什么东西,努一努嘴,我就明白。”任承龙说,他们是一支队伍,这四年里,相互见面的时间,比老婆还多。这个面积大概10平方的岗亭建立4年了,那扇门几乎没有关上过,最冷的时候,岗亭内的温度只有零下12℃,连空调都不起作用,只有在大年三十这一天下午,岗亭的门会关闭,晚饭一过,大门又会被打开。

    “这可能是全杭州最孤独的一个交通站。”乾潭交警中队中队长方宏祥说,在他眼里,这4位老哥,是最帅的男子偶像天团。

    四年的坚守定格了两个数字

    干着干着,几个人都深深体会到劝导站和他们这些劝导员存在的意义。

    这条路虽险,车流量却不小,仅货车日均流量就有数百辆。这些货车从义乌、浦江、永康拉小商品、不锈钢门之类的货物,也有从建德本地载运水泥、砂石的,前往河南、安徽等地。司机爱走这条路,是因为便捷,还能省下几百元的过路费。

    这些重型货车载重都在30吨以上,走下坡路时,司机通常会频频刹车,连续制动,导致制动毂温度升高,易引起刹车失灵。劝导站门前设有占地几百平方米的免费加水点,通过加水避免货车因淋水不足导致刹车高温自燃、失控这一“最要命”的隐患。

    每有载重货车驶出隧道,劝导员就把车引导到加水点,趁司机加水的工夫检查车况,排除隐患。发现“病车”就找维修人员来修理。

    2014年至今,这路段仅发生一起单方事故,死亡1人。这是他们4人交出的成绩单。“夺命坡”一改往日狰狞,变得平和安宁。

    说起这起亡人事故,任承龙不无惋惜。说司机不听劝阻,没有在劝导站停车,直接就下了坡,结果出事了。如果及时拦下来,情况可能会不一样。对于这个“唯一”,4个人都耿耿于怀。

    他们成了美女峰前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这条路虽险,车流量却不小,仅货车日均流量就有数百辆。这些货车从义乌、浦江、永康拉小商品、不锈钢门之类的货物,也有从建德本地载运水泥、砂石的,前往河南、安徽等地。司机爱走这条路,是因为便捷,还能省下几百元的过路费。

    这些重型货车载重都在30吨以上,走下坡路时,司机通常会频频刹车,连续制动,导致制动毂温度升高,易引起刹车失灵。劝导站门前设有占地几百平方米的免费加水点,通过加水避免货车因淋水不足导致刹车高温自燃、失控这一“最要命”的隐患。

    每有载重货车驶出隧道,劝导员就把车引导到加水点,趁司机加水的工夫检查车况,排除隐患。发现“病车”就找维修人员来修理。

    除了日常交通管理,在民警的牵头下劝导站尽量给过往车辆提供各类便利服务。

    4年里,他们每天劝导提醒的车辆在200辆左右,总计25万辆次以上。

    4年守望,他们熟悉了车潮涌动的节拍,记住了越来越多过往司机的脸,这些司机不再是匆匆过客,是他们要守护的亲人。2014年至今,这路段仅发生一起单方事故,死亡1人。这是他们4人交出的成绩单。“夺命坡”一改往日狰狞,变得平和安宁。

    很多人不解,年纪这么大了还要来当一名劝导员,基本属于义务性质,每月仅享有镇政府的1000元津贴,驻守的却是建德夏天最热、冬天最冷的地方,工作十分辛苦。到底图个啥?

    “图个心安”,他们用最朴素的话语回答这个问题。

来源:杭州文明网   作者:   编辑:陈俊男
相关阅读:
    [上一篇] 周红英(助人为乐)[下一篇] 吴建军(敬业奉献)
    版权所有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www.hzwmw.com 浙ICP备06032142  E-mail:hzwm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