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三寺 || 清幽欲绝的佛国
仰望三竺,但见万木参天,清幽欲绝,陈家洛道:“那边更好。”两人下峰,缓步往上中下三天竺行去。
——《书剑恩仇录》第七回
位于灵隐景区内的天竺三寺历史悠久,清高宗乾隆命名上、中、下三竺为“法喜寺”、“法净寺”、“法镜寺”,并亲题寺额。天竺三寺休戚与共,一脉相连,史称“天竺佛国”。
▲僧人穿梭于树影与香火间
▲远离尘嚣的天竺一角。不见善男信女们的摩肩接踵,唯有一花一树一世界的悠远。
地址:灵隐寺内
三潭印月 || 月光与湖水的彩绘
陈家洛的文人雅兴在夜晚更是抒发的淋漓,脱离了政治野望的他是一个更加纯粹的文人。正值中秋月色融融,陈家洛搁置了红花会舵主身份,踽踽独行,欣赏着夜与月的湖,窥见了最教人销魂的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是西湖中的三座小石墩,浮在湖水之上,中秋之夜,杭人习俗以五色彩纸将潭上小孔蒙住。
——《书剑恩仇录》第八回
此时中秋刚过,彩纸尚在,月光从墩孔中穿出,倒映湖中,缤纷奇丽。月光映潭,分塔为三,空明朗碧,宛似湖下别有一湖。只见一个灰色人影如飞鸟般在湖面上掠过,剑光闪动,与湖中彩影交相辉映。
——《书剑恩仇录》第八回
▲三潭印月周边景致,是景?是画?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杭州西湖小瀛洲岛内
《倚天屠龙记》与哥特西湖
夜游船 || 哥特美与山水画
哥特虽然是西方美学的一个概念,但在金老笔下,张翠山和殷素素的相遇却充满了哥特的诡谲与凄美。调查灭门惨案的张翠山邂逅了乔装打扮的殷素素,远看是浊世佳公子,近看却是似鬼似仙的清艳佳人。
心中一酸,忽听得背后有人幽幽叹了口气。这一下叹息,在黑沉沉的静夜中听来大是鬼气森森,张翠山霍地转身,却见背后竟无一人,游目环顾,除了湖上小舟中那个单身游客之外,四下里寂无人影。张翠山微觉惊讶,斜睨舟中游客,只见他青衫方巾,和自己一样,也是作文士打扮,朦胧中看不清他的面貌,只见他侧面的脸色极是苍白,给碧纱灯笼一照,映着湖中绿波,寒水孤舟,冷冷冥冥,竟不似尘世间人。但见他悄坐舟中,良久良久,除了风拂衣袖,竟是一动也不动。
——《倚天屠龙记》第四回
忽听得琴韵冷冷,出自湖中,张翠山抬起头来,只见先前在镖局外湖中所见的那个少年文士正在舟中抚琴。……于是走到水边,待小舟划近,轻轻跃上了船头。舟中书生站起身来,微微一笑,拱手为礼,左手向着上首的座位一伸,请客人坐下。碧纱灯笼照映下,这书生手白胜雪,再看他相貌,玉颊微瘦,眉弯鼻挺,一笑时左颊上浅浅一个梨涡,远观之似是个风流俊俏的公子,这时相向而对,显是个女扮男装的妙龄丽人。
……忽听得桨声响起,小舟已缓缓荡向湖心,但听那少女抚琴歌道:“今夕兴尽,来宵悠悠,六和塔下,垂柳扁舟。彼君子兮,宁当来游?”舟去渐远,歌声渐低,但见波影浮动,一灯如豆,隐入了湖光水色。
在一番刀光剑影、腥风血雨的剧斗后,忽然遇上这等缥缈旖旎的风光,张翠山悄立湖畔,不由得思如潮涌,过了半个多时辰,这才回去客店。
——《倚天屠龙记》第四回
▲冷浸溶溶月下,是一场无声无息的杀戮,西湖被渲染成了绝佳的舞台;冷恻恻的夜里,浮起的是少女如冰如霜的面容,随时可以隐没在浓稠的夜里。此刻,西湖的美与春暖花开的旖旎风光不同,多了一份冷冽和肃杀。殷素素妖异的个人特质缠绕住了夜西湖,带给我们一个独特的视角——白昼的西湖越是温婉平和,夜晚的西湖越是诡秘魅惑。
如今,想要感受张翠山殷素素般的浪漫邂逅,体会一把夜游西湖的乐趣,也不再是难事。夏季7、8月的西湖夜游船开放,想必能一览“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