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 系丹寨——追记杭州扶贫好医生张超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1-14 09:45:14 星期二   

2

杭州来的“张老师”——

“只要他在,我们就不怕”

出事当天,张超还在救人。

1月9日中午11时45分,一位病人被送来,说是跟爱人在家吵架喝了农药。“我们下面的医院急救能力有限,遇到这种事,肯定是打电话喊张老师。”兴仁镇中心卫生院护士长潘静说,“当时他刚吃完午饭准备休息一会,听到这个消息,又马上起来边打电话对接情况边指挥我,‘上氧气、建立静脉通道、解毒药用上……’话音刚落,人就到了。”

因为基础抢救及时,又马上转送上级医院洗胃,病人情况很快稳定了下来。

“下午我跟车回镇医院,张老师还问我,‘病人怎么样?’我说,救治及时,情况不错。他说,‘那就好……我明天就回杭州过年了,希望别再有老乡不理智了。’我说,‘好,张老师再见。’”

一声再见,便是永别。

蜿蜒崎岖的山路,拖慢了村民进村的脚步,也绊住了苗寨乡亲们的就医观念。

在杭州,有个头疼脑热找医生看看,高血糖、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到社区问诊都很常见,可在丹寨这样的贫困地区,件件难办。这些情况,张超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三进丹寨,他带去的不仅是高超医术,还有提高贫困地区医疗水平的好办法,“解决了我们医院慢性病患者不敢留不敢接的问题,还把家庭医生签约真正做起来了。”陈章见说。

对这一点,兴仁镇中心卫生院临床科科长陈培江也很有感触。“首先是交班制度——在他要求下,我们每天都要进行病床旁交班,逐床查看,还要一起分析病历,相当于每天一场教学查房,对我们帮助很大……他就是我们的‘主心骨’,只要他在,稍微危重一点的病人我们也敢收、敢留了,治疗手段也更完善了,有他在旁边指导,我们也不怕了。”

现在,卫生院大幅提升了医疗技术水平,从前不敢接收的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病患者,如今都能在这里得到有效治疗。去年全年,兴仁镇中心卫生院门诊病人16979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6.06%,“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医,是张超的目标。”

3

“回家”之后——

“他没有做完的事情,我们接下去做”

“听说他今天‘回家’,这么好的一个人啊,我必须要来送送他……”张超“回家”了,赶来送他最后一程的人、接他“回家”的人,络绎不绝。

52岁的潘洪珠开了半个多小时的车,特地从浦沿赶来。出事前一晚,她还在微信上刚和张超聊过天。

“昨天我家小宝宝手破了,我微信问他怎么办,他跟我解释、教我处理办法,还告诉了我很多儿科小常识……”潘洪珠说着说着,湿了眼眶。从第一次在张医生这里看病至今快十年了,自己看高血压,大儿子看脂肪肝,统统找的他。“我对什么药过敏,他记得一清二楚。他还会主动提醒我儿子预约复查,关心生活作息,提出饮食建议。”去丹寨挂职帮扶的这些日子里,潘洪珠一家人的体检报告都会通过微信拍照发给张超,“只有他看一眼,我才放心。”

“之前有很多病人来问过,‘张科什么时候回来?’我说,‘快了’。”同一科室的同事汤立华一时哽咽,再也说不下去。

浦沿卫生服务中心的同事虞以鸣也是泪流满面,“他们如果问我张超去哪了,要我怎么答……”

他还记得,在某天的雨夜,两人开车经过一个路口,发现路边有一起车祸。“当时他立即把车停了下来,雨那么大,伞都不拿,马上冲过去帮忙……他一向是个热心肠。”

张超在浦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办公桌上,放着三本密密麻麻写满字的笔记,一本党建、一本基建、一本日常工作,井然有序,一如张超为人。

工作笔记本的最后一页,停留在2019年4月25日的“关于对口帮扶的工作安排”。

22个小时、1500公里,1月12日的天气有些阴。张超回到了家。

护送他一路回家的徐建刚说,“他离开了,我们会拿稳接力棒;他没有做完的事情,我们接下去做。”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孟娇 吕烨珏 孙钥  编辑:郑海云
1月12日,张超“回家”了。比原计划晚了两天。原本,他打算10日一早从贵州凯里南站出发,搭乘G1322次列车回杭州过年。可就在出发前一天晚上的8时40分,张超忽然倒地,再也没有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