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枕钱塘”到“拥钱塘” 代表委员共话钱塘江之变
发布时间:2019-01-22 10:57:45


杭州日报(记者 郑莉娜)

澎湃奔流钱江水,沿岸文明养育成。钱塘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敢为人先的时代弄潮儿,也滋养了如诗如画的人文胜景。文武之政,布在方策。把钱塘江作为杭州未来发展的主轴,是历届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的谋划,也体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

从杭州较早实施的“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等战略,到今天的“拥江发展”行动,历届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见证了杭州的成长。

2002年

“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

从西湖时代迈入钱塘江时代

“一主三副、双轴六组团、六条生态带”,“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从西湖时代迈入以钱塘江为轴线的钱塘江时代”,“总投资约1700亿元的重大项目”……气势宏大的“构筑大都市”规划和建设任务被一一写入了市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报告中。

以西湖为核心,使杭州的城市建设就像“螺蛳壳里做道场”。杭州把目光放到了广阔的钱塘江上,开始了“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着力于解决杭州城市发展空间限制问题。当年,“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成了两会话题中的焦点。两会代表委员们的言谈举止中,无不洋溢着对未来杭州的期待和渴望。

八届市政协委员崔新明领衔提出了《关于加快杭州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建议》,建议杭州在实施“33929工程”的同时,超前考虑智能化交通管理问题,让“33929工程”更具超前性,为杭州大都市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强劲有力的保障。

市十届人大代表吴兆申说,杭州以前的规划总让人感觉有些美中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原来杭州行政区划面积小,用地少,规划布局施展不开。行政区划大了,经济实力强了,才可能有高起点的规划。“地铁、运河综合治理……这些都是我们想了好多年的梦,不久的将来都要变为现实。杭州大都市的发展前途将是无量的。”

17年后的今天,吴兆申代表当时的“杭州之梦”已经实现,杭州也从“三面云山一面城”开始向“一江春水穿城过”嬗变。

2008年

“钱江新城”初长成

“城中江”开始显山露水

2008年9月30日,钱江新城核心区首次对外开放。杭州大剧院“月牙”成形,国际会议中心“太阳”升起,市民中心、万象城……一片片绿地,一条条道路,一幢幢高楼次第而起。“一主三副六组团”新城市格局,开始构建;由单中心的城市结构向多中心、多组团型大都市发展,钱江新城也成为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桥头堡”。

周复多是九届市政协委员,也是浙江大学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他在钱江新城核心区共同沟工程中参与了提案。“在城市建设中,一些城市地下管线的安装往往无序,挖了填、填了挖,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还给市民出行带来了很多不便,影响了城市的美观。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建设采取了共同沟工程,所有地下管线统统进入共同沟,为城市建设增添了范本。”

市十一届人大代表周瑞烈,当时提出了新建一条主城区通往滨江的过江隧道的建议。“出于对钱江两岸城市景观、土地规划利用的综合考虑,我认为不宜采取跨江大桥模式,建议采取过江隧道的方式,并抓紧进行建设论证。”

规划,是城市的成长坐标;发展,是城市的成长结果。经过10多年发展,杭州钱江两岸已具备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沿江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北有以“日月同辉”为标志的钱江新城,南有日新月异的滨江区和钱江世纪城,两岸城市风貌差异不断缩小,“城中江”开始显山露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郑莉娜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