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八年帮扶见真情 萧山从江一家亲
发布时间:2021-03-23 07:49:12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是三年时间。”萧山挂职干部,从江县委常委、副县长田江波感慨万千,八年来,一批又一批干部和专技人才奔赴从江,扎根基层助力扶贫。而随着去年底从江脱贫“摘帽”,萧从八年“脱贫路”也将在今年画上圆满句号。

萧从携行八年载,见证了从江从“脱贫路”迈向“幸福路”的新跨越。八年时间,萧山以真情实意、真金白银,全面助力从江打好脱贫攻坚战,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631亿元,实施帮扶项目76个,引导社会帮扶资金4472.03万元。从江经济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40.9%下降到0,3.1万户13.89万贫困人口顺利脱贫。

在从江漫漫脱贫路上,有咱萧山一份功劳。

聚焦产业发展结出累累致富果

2年前,萧从烩扶贫餐馆在贵州从江县銮里大道开业;2年后,跨湖楼·萧从荟扶贫酒店在信息港正式运营。从“萧从烩”到“萧从荟”,正如它的名字内涵,萧从两地合作已从美食烹饪延伸到方方面面,萧从情谊绵延不绝。

“以一个品牌、两地文化为牵引,‘萧从荟’是浙江首家东西部协作扶贫餐馆,也是萧山积极探索‘产业飞地’扶贫新模式。”萧山挂职从江干部李磊表示,之前,“萧从烩”作为产业扶贫项目之一,主要是通过吸纳当地劳动力,以及餐馆利润分红,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没曾想,美食的传播力、影响力深远,酸汤、干锅羊肉、牛瘪等地地道道的从江菜得到萧山扶贫干部一致推崇,这就有了后来把从江菜搬上萧山餐桌的故事。

如今,跨湖楼·萧从荟扶贫酒店每日迎来送往,生意兴隆,不少尝过从江菜的市民直言:“大饱口福”。店长邵燕飞介绍,餐馆除了每年在就业务工、利润分红等方面支持从江外,还将通过信息港打造“爱链杭黔”——黔东南州农特产品超市,长期与从江建立大米、山茶油等采购业务,未来将持续带动从江百姓增收致富。

产业造血重在持续发展,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萧山深谙此道。这些年,萧山从当地特色产业着手,还帮助从江打造了一条“带不走”的致富产业带。

出了从江高铁站,车子沿着洛贯公路开往从江县城。一路上,百香果产业基地、九芗米业基地、食用菌产业园等广告牌陆续映入眼帘。这便是洛贯产业带,早几年以前,路两侧还是荒地山岭,现在近三年扶持的51个帮扶项目中近六成沿着这条洛贯产业带布局,已长出了脱贫“果”、致富“米”、增收“苗木”等等,实现分红930.31万元,带动了11089人脱贫增收。

聚焦百姓就业搭建人生新舞台

前不久,贵州从江县侗族小伙潘正义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这背后还有一段与萧山的渊源。

2011年,潘正义在当地政府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下,被萧山企业爱克斯精密钢球(杭州)有限公司聘用。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潘正义,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文化和专业技术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质,不到半年时间,便在企业站稳了脚跟。

脱贫致富后的潘正义,并没有忘记家乡人。2018年,黔东南州从江县驻杭州市萧山区劳务联络工作站正式成立,潘正义主动联系劳务联络站负责人,为从江劳务输出奔波,经常给老乡提供劳务联络站就业信息,鼓励他们走出大山。

“靠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这是从江潘正义们的心声,也是萧山劳务协作努力的结果。萧从两地劳务协作起步早、成效显,八年时间,两地劳务协作已由分散化逐步迈向组织化,累计有1441名从江人踏上来浙务工之旅。特别是劳务联络工作站建立后,为两地劳务联系扎紧了纽带,今后还将发挥长效机制,为从江百姓提供源源不断的就业机会。

除了外出务工,易地搬迁的妇女们如何实现“务工自由”?小小扶贫车间,成为破题的“金钥匙”。在从江县美娥社区“凤归巢”扶贫车间,50多台缝纫机高频次运转,50余名社区妇女正在抓紧赶制一批环保布袋。40多岁的石奶选是其中一员,去年5月,她从山上搬下来,住进了楼房,经社区干部介绍,走进了车间。“早上八点左右把孙女送进社区幼儿园,走路两三分钟来到车间制作布袋,每天有六七十元工钱,既增加了收入,也照顾了家庭。”从小务农为生的石奶选没想到,有生之年自己也能成为工厂的一名女工。

在萧山帮扶下,像这样的扶贫车间在从江有近十个,不仅有效破解了易地搬迁后的就业困境,带动就近就业3023人,还增加了百姓收入,实现“劳务就业一人,脱贫致富一家”。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文/首席记者 王慧青 通讯员 王建江 制图/李健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