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醉杭州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杭州扩内需促消费再“亮招”
发布时间:2020-09-19 11:05:00

image.png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以直播带货、生鲜电商、网络娱乐等为代表的线上消费逆势大涨,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广阔前景。1-8月,全市实现网络零售4736亿元、同比增长17.7%。

新消费孕育新蓝海,醉杭州展现最精彩。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在冲刺全年目标任务最后百天、“十一”黄金周即将来临的关键节点上,杭州扩内需、促消费再“亮招”——全面打响“新消费·醉杭州”品牌,高水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昨日召开的全市推进新消费工作会议,针对进一步繁荣消费市场、释放消费潜力、提升消费品质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

为什么杭州要着力推动新消费?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社会生产的目的和动力。针对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深刻变化,中央提出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这个新格局中,消费至关重要,既是国内循环的发起点、也是国内国际循环的连接点。特别是在当前出口和投资对经济拉动逐渐减弱的背景下,更加注重发挥消费特别是新消费的作用。

纽约第五大道、伦敦牛津街、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东京银座、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这些地标性的“消费商圈”,既是城市的“吸金地”,也是城市的“金名片”。当前,国内各大城市都把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发展目标,杭州兼具省会城市、国际旅游城市的独特优势,千万级人口的内在需求和每年2亿游客的外来增量互相叠加,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用好这个巨大市场,带来的不仅是短期经济效益,更是长远发展动能。

消费变化是生活变化最直观的体现。当前,杭州经济总量超1.5万亿元、人均GDP超2万美元,社会消费正在出现结构性重大变化,食品、服装等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比不断下降,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支出占比不断上升。特别是经过这次疫情,人们更加珍惜健康、享受生活,对消费的质量、安全、效能等要求进一步提升。

此次杭州推动消费升级,就是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消费壮大起来,确保经济良性循环、稳中有进。同时,也是发挥消费在集聚城市人气、打造城市品牌上的“杠杆作用”,提升供给体系对消费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主动适应消费趋势“四个变化”

过去,社会消费解决的是“有没有”问题,现在要解决的是“好不好”问题,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成为主流。居民消费已经从传统消费向品质消费、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从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转变。

针对消费演进趋势,会议指出,提出打响“新消费·醉杭州”品牌,就是要适应这种趋势性变化,充分运用新的理念、技术、工具、手段、渠道推动传统消费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的消费业态、消费模式、消费场景,让广大市民和游客为杭州的美丽风景和美好生活而陶醉。

当前消费的变化也十分明显:过去,消费者消费的目的主要是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现在,更注重消费体验和情感获取。过去,“70后”“80后”是消费主力军,现在“90后”和“50+”正在逐渐主导现在的消费格局。“90后”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追求时尚潮流;“50+”是指50岁以上的中等收入群体,更加注重生活品质。过去,消费是单向的商品购买,生产者生产什么、消费者就消费什么;现在,通过生产者与消费者互动、消费者与消费者互动来完成消费的情况越来越多。现在,消费更趋于理性,人们开始注重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对消费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尤为关注。

基于这些变化,会议提出,推进新消费,就是要深度挖掘这些独特的、隐藏的需求,跨界融合、提质供给,激发消费者的兴趣、“撩拨”消费者的神经,让消费者有更多“种草”和“拔草”的冲动。准确辨识消费群体特征,针对细分群体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下沉市场、不断创新,努力在分众化市场中抢占先机、拔得头筹。坚持技术驱动、数字孪生,重构“人、货、场”关系,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实现消费者和生产者无缝对接,解决供需结构性矛盾。坚持“消费不是浪费”,牢固树立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理念,反对挥霍、攀比,让消费根基更稳、动力更强、后劲更足。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徐墉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