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醉杭州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杭州扩内需促消费再“亮招”
发布时间:2020-09-19 11:05:00

重点实施消费升级“五大工程”

今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冲击、推动消费回补,“杭州消费嘉年华”开启并形成了较高的消费热度。

这一次,围绕全面推动消费升级,会议明确,要持续提升“杭州消费嘉年华”热度,重点实施“欢乐购物在杭州”“畅快旅游在杭州”“舒心服务在杭州”“夜间消费在杭州”“放心消费在杭州”五大工程。

“欢乐购物在杭州”的发力点是:繁荣购物消费商圈,做强“首店经济”,让“老字号”焕发新活力。加快出口转内销、扩大进口商品消费,实现“买全球卖全球”。推动汽车消费提质扩容,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等绿色消费产品。大力推进消费扶贫。

“畅快旅游在杭州”的发力点是:精心策划“三大世界遗产串联游”“浙西唐诗之路”等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世界爱情文化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举办更多重大赛事、重大展会、重大节庆,形成更多可看可玩的文旅消费体验点。

“舒心服务在杭州”的发力点是:推广“互联网+生活服务业”等新模式,加快探索家园式康养等新型养老服务业态,推动建设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品质优良、服务规范的艺术街区、特色书店、演出剧院等休闲娱乐场所,促进大众体育消费,大力发展美食经济。

“夜间消费在杭州”的发力点是:打造一批“杭州人常来、外地人必到”的夜生活集聚区,推动博物馆、美术馆、特色商业街区等延长营业时间,举办系列夜间特色体验活动。做好交通组织等配套服务,让消费者有更好的体验感。

“放心消费在杭州”工程的发力点是:畅通商贸物流体系,规范消费市场秩序,建立守信红名单、失信黑名单机制,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和消费评价制度,坚决打击网络刷单、炒信等黑色产业链。

杭州精心打造“数字消费之都”

数字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每天都在杭州上演,人们也早已习惯一部手机完成“吃、住、行、游、购、娱”的数字生活。

数字消费是杭州推进消费升级的优势赛道和闪光亮点。会议明确提出,要以“头雁”标准、创造性张力推进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把精心打造数字消费之都作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制胜绝招”,在万物智联时代抢占先机、迭代升级、持续领跑,用更大的数字红利让人们在杭州、见未来。

比如,杭州的蚂蚁链连续4年全球专利申请数全球第一,已经落地食品安全监管、正品溯源、跨境汇款、消费贷款申请等50多个场景,每天“上链量”超过1亿次。依托高科技企业、高水平院所、高层次人才集聚的优势,最大限度发挥数字新技术的聚合效应,推动实现“0到1”的突破、“1到N”的跃升,这些都将为数字消费提供无限想象空间。

新技术催生新物种,也会演化成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新职业。去年以来,人社部先后发布“人工智能训练师”等两批29种新职业,其中75%以上与数字经济息息相关。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批智慧商圈、智慧街区、智慧门店,布局开设一批线上线下融合的沉浸式体验店和未来商品概念店,全景展示数字生活新服务。同时,要全力打造链接全球、联通全网的“上云用数赋智”服务中心,推动传统消费领域转型升级、触网上线。

消费潮流在哪里,消费升级的市场就在哪里。从大家熟悉的由“光棍节”演化而来的“双十一”,到当下时兴的“盲盒经济”“宅经济”“云生活”等风口,以及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娱乐等新模式,无不都是消费升级的大市场。这次会议既要求持续打造在线新经济的支撑点、兴奋点、增长点,也提到注重解决“数字鸿沟”问题,为老年人等群体设计更多人性化的补充替代手段。

会议还强调,要处理好“加油提速”与“安全驾驶”的关系,既要鼓励支持、主动服务消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也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注重防范化解风险,同步探索制定包容审慎的治理规则。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学习,主动了解新生事物,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徐墉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