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由杭州市对口帮扶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贵州省内脱贫任务最为艰巨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自2013年两地结对以来,杭州投入了数十亿元财政帮扶资金,派遣了数以千计的帮扶干部和专技人才,打出了一套劳务协作、消费扶贫、产业扶贫等相结合的“帮扶组合拳”。
从2013年至今,贵州黔东南州的贫困人口从120.6万人减少到48640人,贫困发生率从30.1%减少到了1.19%,13个国家级贫困县实现脱贫。仅剩的两个贫困县从江和榕江,也已到了脱贫冲刺“奋战90天”的最后阶段。
初夏时节,烟雨蒙蒙,草木葱茏。6月1日至5日,杭州市委网信办、杭州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黔东南州委网信办联合组织开展“助力脱贫攻坚 杭州在行动”网络主题采访活动。都市快报记者随团走访了黔东南州的丹寨、榕江、从江、天柱、三穗5个县。日访乡间,夜话发展,亲身感受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脱贫成效。
谁最了解黔东南,谁见证了它的变化发展,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他们的故事各有不同:有土生土长的苗侗村民,也有扎根一线的援黔校长;有坚守传统的年迈工匠,也有创新创业的返乡学生;有转变思路的农家妇女,也有本土就业的时尚青年……
正是这一个个普通人,为黔东南的脱贫攻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实现着自己的小康梦想。
鸟笼姐妹花
王丽(32岁)、王秋(32岁)丹寨县卡拉村鸟笼制作手艺人
我们是堂姐妹,学做鸟笼十多年了。我们苗族人以前很喜欢养鸟,家家户户都挂鸟笼,我们卡拉村被称作“鸟笼之乡”,鸟笼制作技艺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造型精巧,坚固耐用。
我们村曾经很穷,没想到小小的鸟笼变成了村民致富的法宝,成了我们村的支柱产业。全村有125户在做鸟笼,统一标准、统一规模,分散加工、集中销售,走上了规模化生产的道路。每人每天能做三四个鸟笼,收入200元左右。
鸟笼制作还带动了农家乐、亲子游,吸引大量游客到卡拉村观光旅游,体验DIY鸟笼制作,杭州来的客人也越来越多了。我们还把传统鸟笼进行了改良,制作出迷你鸟笼、灯罩等创意竹制品,深受国内外顾客喜欢,也让老手艺焕发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