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有人说,要了解数字化改革,就必须了解重大应用;只有读懂重大应用,才能读懂数字化改革。
什么是重大应用?
通常来讲,重大应用是指在给定的领域内实现某种业务功能的重要软件,但放在浙江省域治理大语境下,置于数字化改革复杂巨系统中,重大应用就有了特定的核心定义、基本内涵、内在属性、本质特征。
重大应用,必然是满足重大需求的。
重大应用建设的逻辑起点是需求分析。
如果需求把握不准,那么无论在场景上还是功能上,都会影响用户的体验度。与普通的软件开发不同,重大应用必须奔着实现战略目标、解决实际问题、满足重大需求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治理能力提升,让6400多万浙江群众有更为明显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重大应用,必然是体现多跨特征的。
“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早在2016年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了“三融五跨”要求。
从部门核心业务数字化转型,到跨部门协同标志性项目;从场景化的多业务协同应用,到多跨场景应用,“三融五跨”一直是浙江数字化应用建设始终遵循的根本原则。“多跨”是数字化改革不同于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显著特征,政府数字化转型一般在单个部门和系统内推进,而数字化改革则需要多个部门一起上,甚至是各个系统合力干。建设重大应用,必须牢牢把握“多跨”这一要义,跳出单一部门和系统的局限,推进跨部门、跨系统、多业务的综合集成创新。
重大应用,必然是基于场景模式的。
场景,原指戏剧、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场面,数字化改革赋予了其新的内涵。
数字化改革中的场景,与需求相伴而生,同治理密切相关,是从用户视角出发,运用数字化思维、认知、手段,找到解决痛点、满足需求、提升体验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场景化技术重构和制度重塑。正是有了场景,数字化改革才可落地、才可聚焦、才可体验。建设重大应用,就要开展多跨场景综合分析,把场景当作艺术品,用心设计、精心雕琢、悉心打磨;就要从大场景中找准改革突破口,从小切口中谋划建设应用,以一个个场景的落地来展现数字化改革成效。
重大应用,必然是突出改革属性的。
改革,是数字化改革的“源代码”,也是重大应用的“根目录”。
与政府数字化转型阶段的数字赋能不同,数字化改革主要通过建设重大应用推进改革突破、驱动制度重塑。这不是简单地将应用叠加到传统的体制机制上,而是将经济社会的运转和治理建立在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底座”之上,推动技术理性向制度理性跨越。建设重大应用,就要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在推进深层次系统性制度重塑上重点发力,加快实现流程重造、职能重组、资源重配、机制重构、生态重建。
与重大应用建设相伴随的,是核心业务的梳理和重大任务的拆解。这三者既相互关联,又各有区分。核心业务是固定的,是部门依据“三定”规定而形成的长期性履职内容。重大任务是动态的,是党委和政府根据形势变化赋予部门的阶段性重要工作。核心业务、重大任务本身不是重大应用。部门既要通过做好核心业务落实重大任务,又要根据重大任务对做好核心业务提出需求。只有把核心业务和重大任务厘清搞透、紧密结合,才能找到“小切口、大场景”,构建重大应用。
可见,数字化改革中的重大应用,就是聚焦落实重大任务,结合梳理核心业务,从分析重大需求出发谋划多跨场景,在场景应用构建中推进重大改革,进而形成的集成化多跨场景应用综合体。
五
7月30日,浙江省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强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项目统筹管理工作的通知》,印发了《全省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S0”》。
这“一本账”,意义重大。“一本账”的出台,为全省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项目立项、开发建设确立了重要依据。只有把它刚性执行好,“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才能有效避免。
这“一本账”,催人奋进。“一本账”提出的第一批98个重大应用,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大领域,满足了全省共性重大需求,充分体现了基层固定性、横向协同性、纵向贯通性、数据共享性。
方向已经明确、跑道已经划定,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照“一本账”,抓紧建设重大应用。
理念要先行。
数字化无处不在、数字化无事不可、数字化无人不能。要强化数字化思维,通过生成性学习,破除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贯通需求分析和改革突破,以不同于信息化建设的全新思维建设重大应用。要深化数字化认知,用数字空间重塑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以重大应用连接线上线下两个世界,让虚拟世界看得见、摸得着、可体验。要增强数字化素养,用好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增强重大应用的时代感、实用性。
方法要科学。
无以待之,则十百而乱;有以待之,则千万若一。建设重大应用,必须用好综合集成方法,“小切口、大场景”的改革突破法,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法,顶层设计、增量开发、迭代升级系统建设法,体系化规范化推进法。这其中,首要的是将重大需求、多跨场景、重大改革“三张清单”的思路贯穿始终。要坚持需求导向,瞄准群众、企业、基层最为迫切的需求、最期望解决的问题、最有获得感的领域,以重大应用打通回应需求、满足需求的链条。要坚持多跨协同,以构建多跨场景打破边界、整合资源,通过开发运行重大应用,实现省市县高效协同、一体贯通、闭环管理。要坚持改革突破,以重大应用催生重大改革,撬动相关领域改革,更好破除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推出政策性创新。
行动要有力。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只有行动,才能产生价值、决定价值。重大应用建设,必须发挥地方和部门的主体作用。无论是核心业务梳理还是重大任务拆解,无论是需求分析还是改革突破,主体都必须是地方和部门。诚然,重大应用的开发,需要依托数字技术公司,但怎么将重大应用和核心业务紧密结合?怎么通过重大应用落实重大任务?怎么以重大应用满足重大需求、推动改革突破?则必须由地方和部门来作答,不能由数字技术公司“代笔”。重大应用建设,必须抓住“一把手”这个履行主体责任的关键。推进数字化改革,不能是“给我上”,而要“跟我干”。“一把手”如标杆,“一把手”深入,大家都深入;“一把手”亲自谋、亲自干、亲自把关,就可以少走弯路、少交学费、少一些碎片化。当每一个部门都动起来、每一个“一把手”都扑下去,何愁数字化改革不成?
机制要完善。
重大应用建设,能否落地落实,关键要靠机制保障。要健全“一本账”从生成、管理、执行、迭代的全闭环机制,把贯通省市县三级的重大应用都纳入“一本账”统一管理。要压实重大应用建设主体责任,每个重大应用的牵头单位都应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构建目标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评价体系。要规范重大应用建设模式,以“152”体系架构为基础,按照“谋划探索一批、实施推进一批、突破完成一批、取得标志性成果一批”的要求,分阶段、分梯队推进,并积极探索省里统建、省市合建、地方试点等建设模式。要建立重大应用评价标准,坚持“以成果论英雄”,激励各地各部门竞相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具有普遍意义的最佳应用。加强复制推广,实现“一地创新、全省共享”,推动“盆景”变“风景”。
理念、方法、行动、机制,如同车之四轮,一体发力,共同推动重大应用在数字化改革大跑道上跑出加速度、跑出新成果!
这是一条在挑战中不断淬火的道路,也是一条在探索中不断前行的道路。更艰巨的任务仍在前方,更伟大的成功正在孕育。让我们永不松懈、永不停顿,坚持生成性学习、激发创造性张力,围绕“一本账”落地落实,聚力重大应用,以塑造变革的强大自信和不懈奋斗,加快打造更多数字化改革“硬核”成果,率先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