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
养老体系更完善
每一位老年人都将配备一名24小时“贴身保镖”
截至2019年底,杭州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9.57万人,占总人口的22.55%;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28.58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5.91%。
也就是说,每4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每7个老年人当中,就有一个高龄老人。杭州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将成为杭州“十四五”时期必须面对的难题。
如何解决?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杭州将重点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加快推动“家门口”养老。打造老年宜居环境,推进老旧小区和家庭适老化改造;创新发展老年食堂、配餐、老年教育、定期体检、健康管理等养老服务等。
这样的养老场景正在成为现实。市人大代表、萧山区社会福利中心副主任何红说,目前萧山区已建成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1家,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照护、日间照料、短期托养等专业化服务,为高龄、孤寡、独居、空巢等老年人群提供适合身体状况的助餐供给。
今年,萧山区将着力建设智慧养老信息化系统,重点打造“安居守护”、“康护到家”、“E键乐养”三大应用场景。比如“安居守护”,对80周岁以上高龄、独居、空巢、孤寡老人进行健康监测,相当于给老年配备了一名24小时的贴身保镖,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将在第一时间报送指挥中心。目前正在两个镇街作试点。
“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杭州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专业化、智慧化的养老服务,老年人的生活也会因此更加精彩。”何红说。
看病就医更智慧
人均期望寿命将达到83.88岁
除了养老,老年朋友最关心的可能就是就医了。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围绕“健康杭州”建设,深化“三医联动”“六医统筹”改革,建立健全城乡公共卫生体系。
同时,“十四五”期间,杭州还将谋划更多高水平医院,打造卫生健康大数据资源中心,建立人口大数据智慧健康治理平台等。
总之,“十四五”期间,我们看病就医将更加方便快捷,更加智慧化、集成化。
对此,市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原党委书记陈正英说,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将深刻影响我们未来的就医方式,加速“互联网+医疗”的普及。
比如进医院就医、探视、做手术前,现在都要做核酸检测,今后有可能成为常态;比如线下门诊的数量,有预测疫情后将下降30%-50%,更多人会选择线上门诊就医,大幅度推进“互联网+”的应用;对老百姓来说,这次疫情将改变大家的健康观念,从看病就医到体育锻炼、预防生病,再到健康生活、快乐生活。
到时候,每位杭州市民会有一份专属的健康电子档案,生过什么病,做过什么检查,正在吃什么药,需要多久来医院复查一次,平时需要注意些什么……这些内容全部会显示在这份电子档案上,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
“到那时,我们杭州的人均期望寿命将进一步提高,远不止预定的83.88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生活品质,幸福感、满意度,肯定也都会更高!”陈正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