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路于民 还时于民
城市之治折射理念“智”变
城市治理最需要解决什么、群众最盼什么,就谋划什么、推出什么。这是杭州“城市大脑”加速“进化”的唯一方向。
不排队、不抬杆、不扫码,杭州西湖景区69根停车杆全部“下岗”,“先离场后付费”让出场时间由20秒降至不足2秒。作为国内首个拆除停车杆的城市,杭州市“无杆停车”收缴率达92.5%。
从挂号、检查、化验、配药往返付费,到“先看病后付费”“最多付一次”“舒心就医”,杭州市红会医院成为全国第一家撤除自助机的医院。目前,全市343家医疗机构均已开通“舒心就医”,累计服务5973万人。
从“低头录入”到“抬头微笑”,从处处排队到30秒入住、20秒入园,目前“30秒入住”覆盖杭州市613家酒店、服务642万人次,“20秒入园”覆盖206个景区(场馆)、服务1835万人次,促进游客“多游一小时”,城市将增收100亿元。
这些应用场景均来自杭州近日发布的“城市大脑”数字界面。界面首页闪现一句标语:“让城市会思考,让生活更美好。”它囊括38个应用场景、366个办事事项,能找车位、查天气,也提供健康码、民意直通车、12345民生平台。
实用的App背后,是一座城市数字治理的实力。杭州作为一座拥有千万人口的省会城市,人口流动大、管理要求高、突发变数多。2016年“城市大脑”诞生之初,就明确了它的使命——解决城市“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弊病。王坚曾感慨,红绿灯和交通摄像头在同一根杆子上,但由于没有通过数据连接,摄像头看到的东西永远不会变成红绿灯的变换。
数据不通,交通不畅。从交通拥堵的感知起步,杭州将目光瞄准城市车辆的“在途量”。王坚拿出了一组数据:杭州机动车保有量是360余万辆,高峰期的在途量是30万辆,平峰时期仅有20万辆。因此,交通治堵的对象不是360万的机动车保有量,而是高峰时期多出来的10万在途量。
2017年,“城市大脑”接管调控了杭州市128个路口信号灯,将试点区的通行时间缩减了15.3%,高架道路出行时间节省了4.6分钟。在杭州主城区,“城市大脑”日均报警500次以上,精准率达92%。在杭州萧山区,120救护车等特种车辆到场时间缩减50%。
依据“在途量”,不仅能“指挥”信号灯优化时间配置“治堵”,还能精准“放量”。
根据大数据分析,在杭州交通高峰期时再放入0.5万至1.5万辆车不会引起延误指数直线上升。由此,杭州推出“非浙A急通车”场景,为非浙A车辆高峰期间到杭州办事提供通行便利。目前,“非浙A急事通”工作日日均申请量5000次以上,累计申请量已超80万次。
还路于民、还时于民,从数数开始。杭州已成为第一个实现“急救车不必闯红灯”的城市、第一个利用数据计算后有序放宽“限行措施”的城市。在人口净增120万、总路面通行面积因施工减少20%的情况下,杭州交通拥堵排名从2014年的第2名,下降至如今的第31名。
目前,杭州已建成覆盖公共交通、城市管理、卫生健康、基层治理等11个领域的48个应用场景、390个数字驾驶舱,率先真正实现“用一部手机治理一座城市”。
调查手记
“我负责阳光雨露, 你负责茁壮成长”
杭州之后,全国500多个城市布设“城市大脑”,全球更有1000多个。这似乎印证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大脑”总架构师王坚所言:“城市大脑是‘杭州献给世界的礼物’。”原因可能很多,但关键的硬核莫过于杭州得天独厚的“创新基因”。
进入新世纪以来,从“天堂硅谷”到“一号工程”,从建设创新型城市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主政杭州的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无一不以数字经济为发展的“压舱石”。当前,杭州聚集了全国1/3的互联网公司,数字经济占GDP比重26%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随着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杭州无疑成了“先行者”:第一个提出“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第一个开展5G车联网试点、第一个诞生超大规模云计算操作系统、第一个实施“企业上云”、第一个设立互联网法院、第一个建成“移动支付之城”。数字化带来的种种便捷,杭州人几乎都能率先感知和体验。
“先行军”涉入“深水区”,政府改革是基础、必先行。在杭州,市政府说过两句话广为人知,一是“将信将疑地坚定支持”,二是“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
2016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杭州作为省会城市率先开跑,为“城市大脑”积累了海量“数据细胞”。2017年,在多数人对于“城市大脑”仍很陌生时,杭州已大刀阔斧打通全市59个单位,归集230多亿条数据;还组建了十几个工作专班进驻云栖小镇,在研发基地联合办公,把资源开放出来,与企业、工程院一起开展城市发展创新实践。
“城市大脑”持续“上新”,离不开企业这个创新主体。2016年4月,云栖小镇的十几家企业自发联合研发“城市大脑”。阿里做云计算、海康威视提供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中控信息公司承担交通大数据处理与交通信号灯自动配时算法的开发……他们的先进理念与顶尖技术,与杭州的城市“创新基因”一拍即合。
2020年《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显示,杭州数字治理指数位居全国第一。但在王坚看来,这仅仅是开始。杭州注定还有更多精彩。
(记者 黄平 原载3月23日《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