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带来了什么——升降之间看医患获得感
发布时间:2021-04-14 10:50:51

浙江日报讯 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坐标轴”上,始终绕不开人。

如果说,提升万千百姓的就医获得感是显而易见的横向延长线;那么,提升医护人员的劳动幸福感,则是逐渐“浮出水面”的纵向垂直线。近年来,随着体现医护人员劳动价值的呼声越来越高,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

业内人士认为,只有纵横双向发力,才能交汇出源源不断的民生福祉。疑惑也随之而来——医护人员劳动价值的提升,与降低百姓看病负担之间,如何寻找平衡点?

在浙江,省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序幕已于2019年拉开,今年以来,不少县级公立医院陆续加入改革队伍。近两年里,这些医院都有哪些变化?记者走访了省市县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管理部门和业内专家,在“升”与“降”之间,解读现代化公立医院的新面貌、新步伐。

以人为本

更好体现医护劳动价值

已从事临床工作21年多的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助理朱利明,依然会想起工作不久时发生在医院里的一件事——2001年左右,一位温州籍商人带着自己患病的父亲到医院寻求帮助,他告诉医生:只要能治好父亲的病,愿意花光家里十多万元的积蓄买药治病。

从此,如何减少患者的药品支出费用,成为朱利明关切的问题。7年前,他将这个故事写进了自己的书里。在此后的媒体采访、学术交流中,他数次提及这件小事,并向社会大众呼吁:“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将医疗服务回归到人身上。”

这个“人”,首先是患者。朱利明出书的同一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以药品零差率为突破口的新医改,“砍”了药品的利润,结束了数十年来饱受争议的“以药养医”模式,患者的药品支出费用直线下降。

在那之后的几年,药品价格持续下降,医保覆盖面扩大。老百姓的用药负担有了明显改善。然而,在医院管理者的眼中,在成熟的现代化医院运作体系里,这个“人”,其次就是改革的另一主角——医务工作者,也不能被忽视。

在绍兴市医疗保障局,记者看到了一份3年前的医疗费用占比清单:从绍兴6家市级公立医院2018年收入构成看,医疗服务收入占31.3%,药品收入占31.6%,耗材收入占9.8%,检查检验收入占27.3%。也就是说,药品、耗材、检查检验的收入占七成,而真正体现医护人员劳务价值和专家技术价值的医疗服务收入只占三成。

“这种收入结构是不合理的。长此以往,不仅会造成药品、耗材、检验检查的不合理使用,更重要的是,对于工作强度极大的医生群体而言,这将削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绍兴市医疗保障局有关负责人直言不讳。

记者调研的杭州、绍兴等地的多家医疗机构管理人员,无一例外都表达了同样的担忧:公立医疗机构收入中体现医护人员劳务技术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相对偏低,而药品、耗材及大型医用设备检查费用高且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

业内的呼声也从未停止。“今天,老百姓上医院的诉求,已经从看上病、看好病向满意地看病和追求健康转变。除了就医行为本身,他们会开始关注就医体验是否满意、就医流程是否顺畅,以及就医环境是否合理等等。”杭州医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黄东胜认为,医院“软实力”的提升是必然的,人文氛围的塑造、医疗质量的提升,必定与人——也就是医护人员的付出成正比。

一直以来,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未在医院缺失。而一座现代化医院对人的关怀,也必须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角度双向发力。

由此,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由一种美好的理念走向“实战”。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陈宁 金汉青 见习记者 李娇俨   编辑:高婷婷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