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最终会引发胃癌吗?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消化内科罗灵和主任医师解释,这是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可能需要几年、十几年。一般来说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胃黏膜炎症长期存在,比如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进一步进展,可能会伴随有肠化,但这时癌变率很低;只有到了异型增生(也叫非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阶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癌前病变,这时发生胃癌的风险就陡然增加。
我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曾做过一项题为“胃癌高发区人群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预防胃癌项目”的大规模研究,由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国际消化道肿瘤联盟与山东省临朐县卫生局共同合作开展。试验通过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群,一组人群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根治,与另一组不治疗的进行对照,经过长达14.7年的长期随访发现,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后,胃癌发生风险低了39%。
香港大学曾在福建省长乐市做过一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群的研究。人群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都是1000多人。对治疗组的人群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通过7.5年的观察随访,发现治疗组有7人发展成胃癌;对照组有11人发展成胃癌。
但是,查出幽门螺杆菌大家也不要太过担心。并不是说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一定会得胃癌,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陈彬睿主治医师表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最终发展成胃癌的比例约1%,当然了基于我国的人口总数,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庞大的。
罗灵和主任医师认为,没有胃部疾病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得胃癌的可能性要远低于那些有胃炎等疾病的人。
有医院4年3万多阳性患者就诊
年轻人越来越重视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被公认为是预防胃癌最重要可控的危险因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总体上是宜早不宜迟,早期根除比晚期根除的获益更大,当然,具体如何治疗是有讲究的,因人而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叶俊副主任医师说道。
浙大二院曾做过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统计分析,2017—2020年四年间共收集了3万余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病例。统计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就诊人数在逐年增加,且年龄逐渐呈年轻化趋势。这说明公众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重视度在提高,尤其是年轻人就诊比例明显增高。在浙大二院这3万余例的阳性病例当中,首次抗生素治疗的成功率在90%以上,复发率不到2%。
罗灵和主任医师表示:“我们一般都推荐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积极治疗,因为幽门螺杆菌在体内几乎是不会自行消失的,人体很难自愈。”
陈彬睿主治医师也提出,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专家共识意见认为,所有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均存在HP胃炎,因此只要是有HP感染,没有禁忌证,患者有意愿,就可以进行杀菌治疗。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并不复杂,常规是药物治疗,正规方案是包括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抗生素等为代表的四联药物,疗程10-14天,杀菌成功率在百分之八九十。
叶俊副主任医师提醒,患过消化性溃疡和有胃癌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更要建议积极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癌的发生风险,能延缓胃黏膜萎缩肠化的进展,同时对于消化不良症状等也有很好的症状改善作用。
还有一点,部分人群可能会反复感染或者首次治疗无效,对此,罗灵和主任医师表示,幽门螺杆菌治疗后阳性复发率在5%左右,并不高,有些人反复感染,可能是治疗成功后再次被传染,而不是本身复发;首次治疗后,建议停药1个月后再去复查,若还是阳性,考虑及时调整药物,也可加入中药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