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
是目前推荐的哮喘一线治疗方法
吕群主任表示,根据我国新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显示,哮喘可分三期,分别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控制期。
急性发作期是指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加重,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
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喘息、气促、胸闷、 咳嗽等症状。
临床控制期是指患者无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 4 周以上,1 年内无急性发作,肺功能正常。
“不同发作期治疗方案有所不同,但长期维持治疗是需要遵循的。”周勇副主任医师表示。
从药物治疗上来看,治疗哮喘的药物主要包括缓解药物及控制药物两种,“治疗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哮喘不急性加重或减少急性加重,或者在急性加重期减缓严重程度。”
缓解哮喘发作的药物主要作用是舒张支气管,临床常用的有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简称β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物和抗胆碱药物。
控制或预防哮喘发作的药物主要是治疗哮喘的气道炎症,也称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炎药物,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静脉用药。“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是目前推荐长期治疗哮喘的首选方法,这类药物局部抗炎作用强,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所需剂量小,可以减轻糖皮质激素全身疗法的副作用。”吕群主任介绍。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治疗药物和治疗手段都在进步。对于常规药物治疗病情控制不好的部分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尝试支气管热成型术、针对气道炎症的生物靶向药物等新的治疗方案。”周勇提到。
成人哮喘绝大多数很难断根
必须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
在我国新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对哮喘患者建议实行长期(阶梯式)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症状控制水平和风险因素水平等,按照哮喘阶梯式治疗方案进行升级或降级调整,以获得良好的症状控制并减少急性发作的风险。长期治疗方案分为5级,从第2级到第5级的治疗方案中都有不同的哮喘控制药物可供选择。
“门诊中经常碰到一些患者,在临床控制期,觉得自己病情稳定,没有频繁发作,就忽视用药的重要性,甚至擅自停药,结果病情反复,有的甚至酿成大祸。” 周勇副主任医师强调,“成人哮喘绝大多数是很难断根的。哮喘不发作不代表安全,哮喘治疗必须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原则。”
有个患者让周勇印象深刻。这是个男患者老李,杭州人,50多岁,经过全面评估确诊过敏性哮喘,医生叮嘱他要遵医嘱用药。
但老李很固执,用药极不规律。觉得每天吸入激素(支气管舒张剂)很麻烦,症状好一点就停药,用一阵停一阵,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后来,老李觉得医生给他开的急救药物很灵,喷一下就好,之后每次有点气喘发作,他就急救药来喷,每个月要用掉一支多的急救药。要知道一支急救药有200喷,相当于他一天要用六七喷,长期这样,他就对急救药产生耐药,效果就打折了。“更重要的是,他哮喘发作的主要原因是气道炎症,而急救药物是支气管扩张剂,不是消除气道炎症的,并不是治本治疗。”
果然,有一天,老李突然哮喘急性发作加重,用了急救喷雾,不起效了。他被送到邵逸夫医院急诊抢救,经过气管插管等一系列治疗,最后还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折腾好久才捡回一条命。
许先荣主任也强调,哮喘病人的规律用药和定期复诊非常重要,千万不要自己随意停药。”许主任说起去年这个季节接诊过一位重症哮喘的女病人。
女病人27岁,有5-6年的哮喘史,一直坚持规范治疗,病情很稳定。去年发病前的一段时间,她自我感觉不错,擅作主张停了药。
春暖花开的日子,女病人和朋友白天到公园踏青赏花。结果回家没多久,哮喘就发作了。在家用平喘药后仍然无法缓解症状,朋友赶紧打车陪她前往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来到许先荣主任门诊时,女病人不仅气急胸闷、言语困难,还出现了明显的缺氧症状,口唇紫绀,心跳加快达到120次/分,听诊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
情况紧急,许主任立即将女病人转至急诊。在急诊进行血气分析后,女病人已出现低氧血症,被诊断为重症支气管哮喘。
立即给予吸氧、雾化吸入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并静脉注射甲强龙激素,用药治疗抢救2个多小时后,女病人病情逐渐稳定下来,随后住院接受进一步诊治。一周后,女病人顺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