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属地不等于IP地址,公开的IP属地信息仅展示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国家(地区),难以直接通过该信息识别到或关联到特定的自然人。
广大用户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文明使用互联网,不要尝试通过非法手段改自己的IP属地,以避免自己成为网络犯罪分子的目标。
近日,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互联网平台陆续上线IP属地显示功能。有传言称,显示IP属地,会泄露用户隐私,留下很多安全隐患。是真的吗?
据了解,各大网络平台推出这一举措,是出于合规的考虑。为帮助公众识别虚假信息,让网络空间更清朗,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6月27日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规定明确,账号信息注册和使用规范,应当在账号信息页面展示合理范围内的互联网用户账号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归属地信息,便于公众为公共利益实施监督。各平台上线该功能,正是为新政做准备。
微博有关负责人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为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确保传播内容的真实、透明,微博已于今年3月份上线展示用户IP属地功能。
对于IP属地显示功能会带来安全隐患的传言,该负责人认为,IP属地不等于IP地址,公开的IP属地信息仅展示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国家(地区)。单从境内账号展示的地域信息维度来看,某一省级地域内的用户数量庞大,难以直接通过该信息识别到或关联到特定的自然人。比如,微博根据用户发博、发评、投票的IP属地判定所属地区,站方只展示对应IP属地位置,并不获取其他信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左晓栋介绍,IP属地显示的位置与我们日常使用手机时调用的位置信息其实并不是一回事,二者原理不同。前者是接入互联网时被分配的IP地址,互联网通信协议决定了信息接收方必须知道这个IP地址,也因此可以通过IP地址知道属地,这个过程并不需要用户授权和打开手机敏感权限;后者则靠GPS定位或基站定位,属于敏感权限,获得该权限需要取得用户明确授权。
不过,随着IP属地显示功能的推出,也有人动起了歪脑筋,用非法手段变换真实IP归属地骗人,做起了一些“黑生意”。
奇安信行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裴智勇表示,购买和使用改IP属地的软件或服务,很难得到法律的保护,消费者一旦与商家发生纠纷,往往很难进行维权。同时,通过非正规途径获取的软件,安全性大多无法保障。其实,很多所谓的改IP属地软件,就是一个木马程序,目的是操控用户的手机或窃取信息。此外,有些是诈骗套路,商家会诱骗用户不断充值,购买新套餐,一旦想退钱,还可能会陷入各种各样的退款陷阱,被骗更多的钱。
对此,专家提醒广大用户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文明使用互联网,不要尝试通过非法手段改自己的IP属地,以避免自己成为网络犯罪分子的目标。
谁应该负起整治相关IP属地乱象的责任?裴智勇认为,作为促进国内互联网文明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推动IP属地规范显示的工作应该多管齐下。首先,在立法层面,需要明确网络用户擅自改IP属地的行为在法律上该如何定性、如何管理、如何处罚。对于提供代理IP服务的企业或个人,在法律上又该如何定性、如何管理、如何处罚。此外,如果网络平台要打击改IP属地行为,对相关账号进行不诚信处罚,也需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支撑。其次,从技术能力上看,识别和封禁非法代理IP服务器,识别和封禁改IP属地软件,电信运营商的能力无疑是最强的,数据资源也最丰富,但需要较高治理成本,无法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