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揭秘“三位一体”考试 考题是怎么产生的
发布时间:2021-03-31 17:34:51

2017年4月16日,浙江省40余所高校完成了今年的“三位一体”综合素质测试(即“三位一体”招生考试)。

据了解,为了能在测试中取得高分,很多学生曾参加了社会上针对“三位一体”招生考试举办的培训班。但这种培训班显然没有大家期待的效果,不少考完的学生表示用处不大。这一点,也是好几所高校招办负责人、教务处负责人一直在强调、呼吁的。他们提醒,从考题的命题环节、出题宗旨来说,想要取得高分,更多的还是靠考生的日常积累。

那么,“三位一体”的考题是怎么“诞生”的?各校的考题怎么出的?近日,记者对浙江不少高校相关人员进行了采访,揭开考题诞生的秘密。


命题小组成员都是些什么人

命题人员在纪检部门监督下产生 还有人参加过高考命题

给你一段关于量子的文字材料,如果向自己的爷爷奶奶进行介绍,你会怎么说;

给你一段关于电信诈骗案的文字材料,假如是你受骗了,你会怎么办;

给你一段关于共享单车发展现状的文字材料,迅速与同组学生讨论后,就“当公共自行车碰见共享单车后,你怎么看”各自发表看法;

给你一段关于中国诗词大会受关注的文字材料,与同组同学讨论后,就“中国诗词大会是吹响了文化号角还是一场娱乐盛宴”发表看法;

……

这些都是当年“三位一体”招生考试中的面试题,又被称为材料题。

材料题是怎么产生的?各高校招生工作负责人的答案都一样——学校有自己的命题小组。浙江工业大学招办主任许伟通透露,命题小组是由有一定经验的、教授职称以上人员组成。当然,“考官”的名字都是保密的。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戴绍港告诉记者,他们的命题组成员中还有参加过历年高考命题的老师。“我想说,我们出题的严谨程度,一点儿不亚于高考。”

综合各校教务处负责人说法,每年命题小组的人员会略有变动,比如,直系亲属中有人参加当年的高考,为避嫌就要退出。命题小组人员名单会在学校纪检部门的监督下产生,人员确定后会在纪检部门的安排下“与世隔绝”,手机、电脑都要上交,就连上个厕所都有纪检人员贴身跟着,直至所有学生都拿到考题后才能“解放“。“如果有急事与家属联系,全程通话也必须有纪检人员在场。”


不仅考查书本知识的活学活用 还考查对生活的关注程度

关于笔试题 3000多题中选出180道笔试题

“学生考试按小时计,我们出题准备却以年为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陆向华透露,通过该校“三位一体”资质审核的学生,首先要通过120分钟的笔试才有资格参加面试。笔试由180道题目组成,涉及管理学、计算机、数学等多门学科。

在婉拒记者直接采访命题小组成员的要求后,戴绍港在有限的范围内,向记者透露了该校“三位一体”招生考试笔试题的产生过程。

他说,笔试题有相应的题库,一般在每年12月,从全校各个学院中选拔出50多位老师,对当年向全校老师征集到的题目、历年征集到却未使用过的题目进行梳理,通常这个量在3000多题。

一个原则:绝不出高考要考的内容

除了时事政治类的题,戴绍港说,所有题目都不会是高考能考到的。“一方面,我们要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高考会考的内容学生成绩单里都能体现,没有必要重复考。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让外面的培训班摸不到头绪,不是说搜集一圈考题第二年就能办班培训了。”

“这个梳理过程其实是有些烦琐的。”戴绍港说,“三位一体”招生考试的考题,不管是笔试还是面试,有一个大的原则,就是绝对不出高考要考的题目,但是相应的知识点又一定是高中生知识范围内的,要做到文理科兼顾,缩小城市与农村考生的知识范围差距,“当然也会要求突出学校特色,并且能够体现选人标准。”为此,命题老师要做的工作,就是根据各自学科的特色,从题库中按比例挑选出各自专业领域中的题目,“按知识点的范围分,大致可以分为人文素养、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经济社会、时事政治、信息技术、实践等几大类。”

考题开考前一晚12点才会定下来

这些题目最终会合在一起,由最终的6位命题小组成员进行删选。“有些题目还是小学奥数题,老师们边审边做边删,部分题目还要进行演变,最终还有一个读题的过程,防止题目中出现歧义、错误。”戴绍港说,题目不算难,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活学活用、对于生活的关注程度,比如,杏花是几月开的?你认为女孩像苹果吗?学校的网站域名是什么?

“考试前一周,命题组成员会由纪检人员带去某个地方封闭式‘隔离’。”戴绍港说,他作为教务处处长,有事情要找其中的命题老师,也要通过纪委人员传话才行。“考题最终是在开考前一晚的12点定下来的,连我都不知道题目是什么。试卷在纪检人员的监督下,进入签过保密协议的印刷厂。凌晨三四点完成印刷后送到学校保密室,直至第二天开考时,由各个考场的监考老师当着考生的面拆封。”

陆向华说,出题是个大学问,包括试题分值的设置都蕴含着心思,“今年,考生大幅度增加,我给命题组的老师提了个醒,尽量减少同分考生出现的几率,按我的想法是增加题量,但命题组里的数学老师不建议这样,说会想办法解决。”陆向华说,最后果然同分的情况降低。“今年参加笔试的学生比去年多了1500多人,却只有39人同分,比去年还少了1人。”

关于材料题

考的是学生平时生活的积累

更多高校对于资料入围学生采用的测试形式是面试。

“材料题比笔试题更难出。”浙江工商大学招生与就业处处长王忠华说,如果出得太简单,考生之间的差距拉不开;出得太难,考生无话可说就会造成尴尬局面。所以,他们学校在出题前,一般会向命题小组提出考题选择的角度,也就是考官在考场中观察学生,打分的几个点,“主要是看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思维创新精神。”

王忠华说,很多学生、家长在考前咨询时反复询问考试可能出的方面,问要不要做准备,其实考的就是学生生活的积累,靠临时抱佛脚没用。“比如,老人跌倒了扶还是不扶,这是有一年的面试题。难吗?在我看来,不算很简单,因为书本上没有这个内容,需要现场快速思考反应;但也不算难,至少内容都是符合高中生的知识面,以他们当时所学也是有话可讲的。”

戴绍港说,别看他们学校只准备了两套材料题,却是命题小组从200多个材料题中选择出来的。

考哪一套材料题要现场抽取

选好材料题后要打印出来。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各个学校的做法也不尽相同,大多学校是当着命题小组成员的面,现场打印并密封好试卷送到保密室。也有学校利用学科优势让试卷保密加密。中国计量大学教务处处长孙卫红说,他们今年的材料题打印还采用了军工技术,打印机对出了几份试卷都有记录,而且还有编号,有没有外泄过一查就能查出来。

所有材料题印出来后都会进入保密室。有学校老师说,当场考试用哪一套材料题并不指定,而是现场抽取的,“我们准备的材料题数量,肯定比实际考试所需的数量多。”

记者了解到,通常是安排2场考试,就需要多准备1套材料题。也就是说,像中国计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这样有4场考试的学校,就需要多准备2套材料题。

为何要多准备一套材料题?浙江财经大学负责招生工作的徐奇伟老师说,这是根据相关规定准备的备用题,“属于考试过程中的应急预案。”

“三位一体”面试主要考查什么

面试形式基本有两种 也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方式

参加过“三位一体”招生考试的学生都知道,高校无论有没有笔试环节,最后的面试环节肯定不会少。

面试形式基本上有两种:一是“多对一”,即一位考生面对多位考官,考生根据考官的提问进行回答。另一种是无领导小组讨论,即多位考官看多位考生就某个问题形成观点进行表述。整个过程中,考官基本不向考生提问。

这两种方式,也是眼下企事业单位以及公务员考试中最常见的人才选拔方式。

学校更青睐于哪一种面试形式?这真不好说。就以记者此次调查的高校来说,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采用的面试形式就是“多对一”;而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则采用了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面试形式。中国计量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则是两种面试形式并行。

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高校老师都表示,两种面试形式各有利弊,一般都是以自己学校对人才选拔的要求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方式。但宗旨是一样的,不是为了考倒学生,而是通过学生在面试中的言谈举止,去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每个学校、每个专业所要求的综合素质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没法说某个形式最好。”

有老师透露,就像浙江财经大学,3年前还是采用“多对一”的形式,近几年就改成了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招生办的王老师也说,前几年招生还分文理科时,文科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理科则采用多对一的面试形式,“今年不分文理了,按往年面试的情况来看,我们统一选择了无领导小组讨论。”

“无领导小组讨论” 更看重考生运筹帷幄能力

“我们学校充分利用工商管理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聘请本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家教授,综合比较了不同面试方式的优劣,最终选择了‘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面试形式。”王忠华说。他口中的“专家教授”,正是该校研究生院院长金杨华。

金杨华说,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面试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在模拟情景下考查考生的表现,比如思考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考官不发问而是捕捉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得考官对每名学生的表现打分更为公平、规范,彼此之间不受到任何思维引导的牵绊。“考生的知识储备有多少,可以通过言行举止来表现,有些人可能会有言行不一的情况,也很容易暴露。可以说,能够比较直观地看出一个真实的考生,包括他的各方面能力。”对于考生来说,在同组竞争中也能够寻找到彼此的差距,“从专业上来看,经管类、文法类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具备这种运筹帷幄的能力,而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面试形式,恰好能将这样的考生挑选出来。”

浙江财经大学学生处处长范建锋也提到,经管类的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可能较为专业,但是,考生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对于身边人的影响力等,则是他们学校比较看重的,“在这些方面不错的考生,今后在学习、工作上也不会差。两种面试形式上,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更容易发现考生是否具备这方面的综合素质。”

“多对一”面试 更注重考生知识点深度

对于“多对一”面试方式的优点,浙江工业大学招办副主任潘鹏程是认可的。他说,这种形式的优点较多。以他们学校为例,每个考生的面试时间是20分钟,考题相对统一,评判上更公平,“我们这种考查形式还有一个优势,就是面试中只有一个考生,考生不会受到同组其他学生的干扰,从而将一组中一人错其他人也跟着错的可能性完全排除了。现在的公务员考试中,更多的就是采用这样的方式。”

浙江科技学院招生办主任杨志祥说,多个考官对一个考生的面试形式,还有助于考官在面试中,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专业方面是否有兴趣、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学生对专业一无所知,现有的知识储备不足以应对接下来的大学学习,对考生来说,今后的学习也会蛮痛苦的。”


来源:   作者:   编辑:张晶
看,浙江“三位一体”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