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下旬,“月老树”家族将迎来新成员
杭州日报报道 春天的西湖,处处生机勃勃,湖山间无不透着灵动。可就在前些天,市民邹女士在散步时突然发现,西湖边有名的“月老树”上,鸳鸯越来越少了。“你们报道过的,西泠桥边上这棵满是鸳鸯的树,很多小年轻还到树下来打卡许愿早日脱单,怎么现在鸳鸯少了,它们都去哪里了?”邹女士非常疑惑。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西泠桥边,发现“月老树”下的鸳鸯确实只有十来只了。尽管数量少了,但它们依然是西湖边最抢镜的明星,不少市民和游客在给它们拍照。鸳鸯也不怕人,游人在长椅上坐着,它们就顾自觅食,互不打扰,惬意美好。
那么,“缺勤”的鸳鸯去哪儿了呢?它们还回来吗?
四大候鸟只剩鸳鸯恋恋不舍
留在西湖的鸳鸯正忙着生娃
昨天上午,杭州市西湖鸳鸯志愿守护队进行了2022年第一次鸳鸯数量调查。志愿者分成4个小组,按照分配好的路线,在同一时段内进行了同步调查,尽可能环绕西湖湖区,统计鸳鸯的数量,为西湖鸳鸯保护提供数据参考。
“到3月29日,我们统计到整个西湖水域的鸳鸯有156只。而去年12月26日我们做冬季调查时,统计到的鸳鸯数量是295只,现在的鸳鸯数量确实比之前少了近一半。”志愿者陆建利看完4组志愿者的汇总数据后说,“不过,每年3月、4月,西湖鸳鸯数量变少是正常的,而且接下来还会有大约三分之一的鸳鸯要北归,最终留在西湖的鸳鸯估计在100只以内。”
每年3月、4月,是西湖候鸟北迁的季节。目前,四大候鸟中,鸬鹚、织女银鸥、普通秋沙鸭都已经飞走,唯独鸳鸯还对西湖恋恋不舍。部分鸳鸯陆续北迁是习性使然,而选择留在西湖继续过日子的鸳鸯,当下正在沿湖的树洞里忙着“鸟生大事”——繁衍后代。
公鸳鸯都在“产房”外站岗
鸳鸯宝宝将在4月中下旬出生
每年开春之后,留在西湖的鸳鸯家族喜事一桩接着一桩。首先,单身鸳鸯陆陆续续找到了另一半;一番恩爱缠绵后,3月份,小两口就会一起出动,到西湖边的柳树、梧桐上寻找合适的“产房”。
西湖沿线有大量的柳树和梧桐,那些树龄较长的树上总会有一两个自然形成的树洞。“鸳鸯本身是不会筑巢的,所以它们会选择西湖边的天然树洞,面朝西湖的柳树、梧桐上的树洞是它们心目中最好的‘湖景房’。公鸳鸯找到合适的树洞后,就会把它们的‘孕妻’请过来住,自己则会在树洞附近默默守护。”守护鸳鸯6年,陆建利对鸳鸯的习性已经了如指掌。在他的指点下,记者果然在孤山附近的西湖水域看到了站成一排的公鸳鸯。它们遥望着湖岸边柳树上的“产房”,那模样像极了守在产房外等待喜讯传来的准爸爸。“要是公鸳鸯离开了,那就说明母鸳鸯已经开始孵化鸟蛋了。正常情况下,孵化的时间是28天左右。”陆建利说,到了4月中下旬,西湖边的鸳鸯宝宝就会陆续出生了。
关于西湖边出生的鸳鸯宝宝,这里有一组数据。2017年,在西湖边出生的鸳鸯宝宝共有6窝;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28窝。5年中,出窝的鸳鸯宝宝总数达618只,自然状态下长成成鸟的总数是356只,存活率为57.6%。
今年,新出生的鸳鸯宝宝会有多少只呢?相信大家都期待这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