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是鸳鸯“顶配”的家
不打扰就是对它们最好的照顾
鸳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对于栖息地的要求非常苛刻,通常会精心挑选生态条件好、远离人类袭扰的地方。本为候鸟的鸳鸯选择毗邻闹市的西湖作为栖息地,并最终留下来繁衍后代,其中有什么因由呢?
“这里头其实有很多必然性。比如,西湖的水质好,水生植物也丰富;像孤山北麓湖区,那里是不通船的,给鸳鸯提供了栖息场所;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当然是西湖边有大量可供鸳鸯孕育宝宝的天然树洞。”陆建利笑着说,“在西湖生活,鸳鸯的吃、喝、住、玩可都是‘顶配’的。”
当然,西湖鸳鸯还有一群“保镖”。了解西湖鸳鸯背后故事的人都知道,杭州有一支“鸳鸯护卫队”。2017年,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野鸟分会和杭州市鸟类与生态研究会共同发起成立了这支队伍。5年时间里,队伍壮大到了500余人,每个队员都在发光发热。正是这份全情投入的守护,让鸳鸯安心地留在了西湖。
如今已是鸳鸯繁殖季,也是“鸳鸯护卫队”最忙碌的时候。鸳鸯宝宝在树洞里破壳,破壳后,它们就要跨过“鸟生”的第一道坎——跳下树,穿越马路,躲避来往车辆,走到西湖边,最后跳进西湖里。即使跨过了这道坎,鸳鸯宝宝在西湖里生存的鸟类中,也算是自我保护能力最弱的一种,因此,“鸳鸯护卫队”就是它们的“守护神”。
近期,志愿者景光每天早上6点就赶到西湖边“上岗”,要等到晚上7点多,鸳鸯都休息了,他才骑着电动车回家。“我现在的任务主要还是观察。”景光说,“比如,西湖里的鸳鸯突然朝着一个方向飞,那可能是有人在投喂食物,我们就要去阻止,防止鸳鸯吃得太多胀死,或者长时间依赖喂食而失去生存能力。又比如,鸳鸯飞到树洞产卵的时候,我们会劝阻市民、游客不要去打扰。”
到了4月中下旬的鸳鸯宝宝出生季,“鸳鸯护卫队”会更加忙碌。轮流值班的志愿者会在清晨5点前到岗,而陆建利和景光也会每天准时守在鸳鸯的“产房”外。“主要是观察有没有小鸳鸯破壳,要是有小鸳鸯出生,我们就要帮助它们穿越车流、人流,让它们顺利跳进西湖。”景光说。
自带干粮和水,每天绕着西湖一圈又一圈地走,微信步数永远“碾压”众多好友,这就是陆建利和景光的“工作”。正是这群志愿者一年又一年的义务守护,让鸳鸯从西湖的“过客”升格为西湖的“常住人口”,西湖也因此增添了一道灵动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