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持续升级
近年来,尤其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这类“巡回式”互访的密度越来越高。
2017年年中,浙江省党政代表团前往皖苏沪调研,上海则在年尾回访浙江、连走苏皖。而安徽在2019年全域加入长三角“群聊”前夕,以及2021年4月都派出党政代表团前往沪苏浙学习考察。
这样规模的互访,最早可追溯到20年前。
2003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率领浙江省党政代表团前往沪苏考察学习,提出“学沪苏之长,谋合作大计”。
当年7月提出“八八战略”重大决策,第二条即点名长三角一体化,“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
这都概括了长三角党政代表团互访的目的:找差距、找交点。
“邻居”把经验“送上门”,浙江找到哪些差距?在18日的经济社会情况交流会上,浙江省委领导指出要学习上海“勇当探路先锋、勇闯无人之境的创新意识”“开放海阔天空、开明海纳百川的大气胸襟”“超大城市治理、超常难题破解的先进经验”。
比如上海的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高达4.2%,已有3家国家实验室成立运行;去年上海口岸贸易总额突破10万亿元,保持世界城市首位;基本建成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三级平台、五级应用”架构,治理24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
浙江自觉还要更主动、更全面向上海“老大哥”学习。
交点又从何寻起?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上海市委领导点明未来的五大发力方向:在制度改革创新上强化集成,在科技自立自强上锻长板补短板,在开放共赢发展上相互赋能,在服务民生和企业上同向发力,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加强协同。
在浙江与江苏的交流会上,同频共振、同向共进、同强共赢、同心共鸣也成为关键词。
涌金君观察到,多年来的走亲互访,长三角一体化的理念也在持续升级。
二十年来,各地从鼓励对外投资,到借对方优势补自身短板,再到以共赢共进、相互赋能为核心价值取向,甚至主动拿出优势资源,替对方解决所急所需。
认清自身定位,找准比较优势,长三角三省一市正迎来握指成拳式的矩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