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浙”十年·宁波|以“向东是大海”的豪情 扛起新的历史使命
发布时间:2022-08-23 22:30:00

“智”理提效 服务有温度

本报记者 应磊 通讯员 孙勇

这两天,位于海曙区的81890求助服务中心大厅,来自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的AI算法工程师正通过反复提问和回答,不断更新智能机器人“灵灵”的语料信息库,使其能够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多跨场景的协同运用和部门协作的加强,让81890的服务更有温度。”81890求助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对宁波人来说,“拨一拨就灵”是真的“灵”。经过这些年的改革迭代,81890已成为海曙区以数字化改革驱动的“协同中枢”,实现居民和企业求助一号接入、一站高效解决。“在海曙区,80多条热线全部整合到81890统一服务热线和APP上,采取‘统一受理、分类处置、限时办结、全程监督’的模式,探索高效完善的政务、企业服务流程体系。”81890求助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

老百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习惯拨打81890000找工作人员答疑。这背后是81890成立以来储备的海量知识库以及当地政府部门之间的默契协同。当前,当地着眼“一体化”和“智能化”,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匹配、语音AI等数字化手段,建起一套高效协同、打破数据壁垒、打通部门和业务边界的闭环式四级响应机制。

截至今年8月中旬,81890收到的超110余万个市民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生活服务等20类民生类咨询问题,85%实现了“秒回”;在15%流转至部门解答的问题中,绝大部分也得到了快速回复,平均用时约80分钟,办结率100%,满意率超96%。

81890成为宁波“智”理提效的一个缩影。以系统重塑的决心,宁波借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基层治理体系迭代升级。如今,宁波社会治理工作中心的数据后台上,每天都有近1万个网格、8000余件社会治理事件、900余万人口数据在不断运行、滚动、更新。

盘活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

本报记者 翁云骞 通讯员 王纯纯 共享联盟慈溪站 鲁奕呈

葡萄丰收时节,慈溪市新浦镇六塘南村又迎来不少观光客。该村投资380万元的河道景观建设项目也于近日竣工,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放在十年前,咱村要实施这么大的项目,真是想也不敢想。”村党总支书记叶江回忆,当时六塘南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到10万元,村里软硬件上不去。“没钱给百姓办实事,村干部都不好意思去村民家。”他说,好在现在村里仅经营性收入一年就超60万元,终于改变了这一面貌。

六塘南村的变化,多亏了新浦镇创新机制,通过要素资源重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去年以来,新浦深化全域片区组团发展,通过镇村共同出资、入股组建公司的方式,引导各村加快资源整合、区域联结,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镇村合力进行公司化、项目化运作,不但能统筹挖掘海涂等辖区特有潜力资源,还可实现镇村利益共享、要素高效保障。”新浦镇党委书记李建赞说。

机制活了,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也多了:创新滩涂生态养殖经营权发包模式,新浦镇及所属17个行政村共同出资组建海涂开发服务公司,一举拍得承租经营费4700余万元,仅此一项每个村每年就多了2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通过镇片区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和市属国企、周边村共同入股,北部片区顺利化解了老旧工业园的历史遗留问题,成功引入交通新材料养护基地等优质项目,周边村每年可享近百万元分红。今年1月至7月,新浦所有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

借力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宁波积极探索实施镇村联建统营、片区组团发展、公司化运作等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到2022年底,宁波力争集体经济总收入50万元、10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分别达到95%、78%以上,经营性收入20万元、50万元以上村占比分别达到95%、55%。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郑海云
过去的这十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是宁波发展最快、变化最大、老百姓获得感最多的十年,也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伟大跨越的生动缩影。十年来,宁波这座开放之城,以“向东是大海”的豪情奋勇向前,做到了不愧时代、不辱使命、不负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