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时30分,宁波北仑“一家托育园”准时开园,门口已等候着不少前来送娃的家长,该园秋季托育班开学后,55个孩子入园托育。
这家被家长们评价为“离家近、老师专业、收费合理”的托育园,是宁波首家公立普惠托育机构,这里为3岁以下婴幼儿“谁来带”“怎么带”难题,提供一种新解法。
“幼有善育”一头连着“生育率”,一头系着“人口质量”。《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将率先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作为浙江奔向共同富裕的愿景之一。为实现这样的愿景,全省各地正在积极创新探索。
宁波有19万3岁以下婴幼儿,两年来已出台“一揽子”政策破解“育”的难题、减轻“养”的负担、提高“教”的质量,率先谋划政府、企业、个人参与的多层次、立体式托育服务体系,推动城镇15分钟幼托服务圈的落地。
加快普惠托育供给
年轻家长省心又省钱
余先生家住北仑区明州花园小区,一对26个月大的龙凤胎就托在家门口的“一家托育园”,也是首批入托幼儿。
“我和爱人都在企业上班,平时工作很忙,岳父母上了年纪,照顾起来实在力不从心,若托到好点的商业机构,两个娃每月要6000元,负担实在太重!”这个问题严重困扰着余先生这对年轻的夫妇。在北仑区,3岁以下婴幼儿有2万多人,像余先生这样的托育需求着实不小。
去年,北仑区卫健局成立了区级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并牵头开办了宁波首家“公字头”托育园——“一家托育园”,园区从设计施工到人员招聘等,都由北仑区卫健局把关。今年2月,“一家托育园”试运行。
“这是全日托模式,覆盖每个工作日的上午8时到下午4时30分,完美匹配我们上下班时间,而且收费每月1760元,也在我们可负担的范围内。”余先生“托”得很放心。1500余平方米的园区内,用心的小设计随处可见,比如墙上寓教于乐的护牙小玩具,“小毛头”们排队时就能模拟牙线、牙刷的使用来解闷。再比如,所有宝宝吃过的食物,都会取不少于200克放在食堂的留样冰箱里留样48小时,方便在宝宝出现不良反应时快速追溯……“两个小家伙入托后,生活习惯变好了,自理能力也增强了!”
普惠托育服务,替年轻家长分担“带娃”的时间和成本,这是宁波在“幼有善育”这道民生考题上的突破口之一。《浙江省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显示,53.4%的家庭有托育服务需求,但当前入托率仅为7.5%左右,供给和需求的较大缺口,正是包括宁波在内的全省各地托育服务上的“硬需求”。
宁波率先出台《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范围,加快与公众需求相匹配的、最紧俏的普惠性托育供给。按照2022年宁波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目标任务,今年全市将新增0至3岁婴幼儿托位7500个,其中普惠性托位就有5000个。上半年全市新增托位数完成率超过90%,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达到31981个,每千人托位数3.35个,超过全省每千人口托位数3.25个的平均水平。
托位在短时间内实现“大额”增长,宁波的抓手是多方扩充婴幼儿资源供给渠道。
在宁海跃龙街道车河社区,社区出场地,引入社会资本,设立九色鹿托育中心,这是宁波市第一家社区共建型民办普惠托育机构。该中心利用小区配套的社区用房与个人自有的商业用房合建,设置托位100个。鄞州区下应街道海创社区服务中心二楼则是宁波市首批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站之一,配备了1名保育医生和1名育婴师,提供预约式临时托管等服务,居民步行15分钟便可“放心托”……
这些形式多样的“家门口”托位,将婴幼儿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站)及社区文化、体育、养老等设施进行共建共享,扩大了宁波托育的“朋友圈”。为此,宁波卫健部门还牵头编制了《托育机构设置指引表》,内容涉及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和消防安全等内容,一方面对有意向设立托育机构的企业或个人给出帮助,符合条件的托育机构备案成功还能申报普惠托育津贴,充分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个人举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使得托育服务的供给量快速升级,供给结构多样化;另一方面对设立后的托育机构的监管也更有指导性。
“下一步,宁波还将推进用人单位和工业园区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让托育服务真正建在距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宁波市卫健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