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是大马弄中的市井烟火,是落叶不扫的浪漫, 是澎湃的创新活力……一千个人心中 有一千个杭州 杭州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2-14 15:30:06

人才:四面八方奔赴而来

人才,是城市创新的活力源泉。

2017年,孝作祥回国,回到杭州成立时迈药业,开启了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抗体药物研发之路。此前,他已经深耕临床肿瘤与创新抗体研发领域30多年。

2020年,时迈药业的“创新型肿瘤及免疫性疾病抗体药物研发及新药全程开发体系建立”拿下杭州2019年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

孝作祥跨洋回到杭州的那一年,荆洪娟也从美国飞回了杭州。3年后,她在钱塘江南岸创办了亿科医疗,主攻创新型神经介入医疗器械的开发及产业化。

目前,亿科医疗已经拥有超过10款在研产品,同时还申请了20多项国家级创新技术专利。

在过去的11年里,杭州增加了350万人口,城市人才净流入率、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

截至2022年6月底,杭州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1.4件,居全国前列。

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的创新人才,更新着这座城市的产业格局和城市气质,让杭州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创新活力之城”。

实力: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1988年,杭州第一次提出“科技兴市”。

35年来,杭州一直将科技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逐步构建起了一个具有杭州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1个国家实验室+2个大科学装置+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实验室的科研平台矩阵。

2023年,之江实验室二期工程科研区、白马湖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也都将破土崛起。2024年,“国之重器”杭州超重力实验大楼将投用。

同时,超高灵敏量子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正在加快建设,助力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杭州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7年的85位跃升至第14位,也正是因为,近年来杭州越来越舍得拿出真金白银用于科技创新。

2017年至2021年,杭州全社会R&D投入经费增长68%,达667亿元,投入强度3.68%,位居全国第六,全省第一。

如果说,R&D经费总额拼的是城市的经济实力,那么,投入强度拼的就是一个城市决定搞创新的决心。

技术交易额,是衡量一个城市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体现一个城市科技进步水平的标志性指标。

2022年,杭州又昂首起步迈向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未来5年,力争实现技术交易额、新产品产值总和超1万亿元。

环境:栽好梧桐树,正等凤凰来

2022年起,杭州将每年9月28日确定为“杭州人才日”,礼敬人才。

多年经验告诉我们,仅仅重视人才是不够的,必须“动真格”,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成就人才。在杭州,无论是海归博士、快递小哥,还是农创客,都能自由创新创业。

从2016年开始,杭州每年都会开展认定新一批的“杭州工匠”,从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到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领域,不管你在哪个行业,是哪个工种,杭州都给予奖励。

杭州懂得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更知道如何挖掘科技创新的潜力,让科技人才乐于科研、勇于创新。

钱塘江南岸的“六和桥”,正对着钱塘江北岸的六和塔, 是杭州最老牌的孵化器之一。这座“桥”,架在投资者和创新创业项目之间,让项目和风投牵起手。目前,杭州全市运营孵化空间总面积已经超过530万平方米,入驻科技企业超过17000家。

2022年,滨江区的“移动审批车”开进了社区和企业,企业和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杭州的营商环境已经连续四年位列全国第一,企业办事,681件材料已经无需申请人提交。

杭州已经连续16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一座幸福城市,一定是能筑梦、逐梦、圆梦的城市。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殷军领 林建安   编辑:高婷婷
新时代杭州发展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代手上,我们该如何为杭州续写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