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企业家的歌”,新时代依然嘹亮
发布时间:2023-04-26 07:45:40

——写于浙江日报在全国率先报道步鑫生改革事迹40周年之际

步鑫生厂长在裁剪车间排料(资料照片)。

“一辆从上海开来的长途汽车,满沾着尘土在海盐站停住。车门打开,一位个子瘦小的中年人,肩扛一个大包袱,匆忙地走下车来……”

40年前的今天(1983年4月26日),《浙江日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发表长篇报告文学《企业家的歌》,在全国率先报道了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的改革事迹,迅速引发各级媒体跟进关注。

由此,步鑫生这一鲜活的改革者形象,大步流星地登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舞台——

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大胆创牌子、闯路子,步鑫生带领濒临倒闭的小厂一跃成为当地第一个产值超千万元企业的壮举,给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强烈一击。惊雷过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春雨扑面而来。

因其特殊的时代意义,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作为城市集体企业改革的先行者,步鑫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40年后的今天,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已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改革者。如何让“企业家的歌”在新时代依然嘹亮?如何让更多改革者在“勇立潮头”之后更能“永立潮头”?

日前,本报采访组再度前往海盐,与“步鑫生现象”的亲历者、研究者,与许许多多追随步鑫生脚步创业兴业的企业家一起,探寻步鑫生身上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1983年4月26日本报刊登《企业家的歌》的版面。

改革,在时代最需要的时候

海盐衬衫总厂原址,如今已成了一个居民小区。小区中,矗立着一块海盐衬衫总厂厂址纪念碑,斑驳字迹提醒后来者,当年席卷全国的步鑫生改革旋风正是生发于此。

40年前,浙江日报社3名记者接连几日在厂里蹲点采访。“聊到凌晨两点,步鑫生细说从一个小裁缝到一个成功厂长的经历,后来边说边流泪。”带队采访的江坪回忆。

当步鑫生以厂长身份接手工厂时,面对这样的景况:老工人的退休金无处可支、工人出勤率不到80%、衬衫近一半堆在仓库……

步鑫生遇到的难题,正是处于计划经济尾声时,企业遇到的普遍难题。当大多数人躺平随大流的时候,步鑫生却选择了石破天惊!

他打破“大锅饭”,实行“联产计酬制”,多劳多得,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砸掉“铁饭碗”,改革不合理的劳保制度,规定严重影响生产秩序、屡教不改者除名……“工钱工钱,做工才有钱”“劳保劳保,有劳才有保”等“步式名言”由此广为流传。

广开新路,他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创、人赶我转”,注册“双燕”“三毛”“唐人”等商标对应多个衬衫细分市场。在他眼中,“靠牌子吃饭可以传代,靠关系吃饭要倒台!”

“在当时,步鑫生的这些改革创举相当超前,也被不少人视作离经叛道。”步鑫生生前好友林坚强认为,步鑫生身上具有4种宝贵的品质:穷则思变的勇气、敢为人先的胆识、知难而进的斗志、永不言败的坚韧。

陈旧的条条框框,总要有人去打破。步鑫生就是这样的人。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海盐衬衫总厂“活”了!1983年,该厂年总产值超1000万元,比1978年增长4.3倍,企业职工规模从60多人壮大至600多人。

步鑫生成为了时代的幸运儿。1983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刊出题为《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厂长——步鑫生》的报道,以编者按的形式披露了当时中央领导的批示:“对于那些工作松松垮垮、长期安于当外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企业领导干部来说,步鑫生的经验当是一剂良药,使他们从中受到教益。”

尽管后来海盐衬衫总厂因盲目扩张、经营不善等种种原因走向没落,步鑫生也被免去厂长职务,出走他乡,但历史不以成败论英雄,改革者无论成功与否,总能给人启迪和力量。2015年6月6日,81岁的步鑫生在家乡病逝,带走了那段披荆斩棘的改革岁月,留下了永不褪色的改革精神。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金波 陈佳莹 朱承 毛传来 王雨红   编辑:高婷婷
杭州网推出专题,宣传杭州实施“八八战略”20周年的历史性变革和宝贵经验,宣传现代化新征程上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新思路新举措,宣传构建完善“八八战略”抓落实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