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重要承接带
在“一带一路”建设格局中,中东欧国家地理位置独特,向西可辐射欧洲腹地,是打通“丝绸之路经济带”西进欧洲的重要桥梁。以“地瓜经济”著称的浙江,早就在牵手中东欧国家这盘大棋上先行落子,并积极发挥先行优势。
“经贸上的双向奔赴,宁波舟山港是一条主动脉。”张海波表示,浙江的“地瓜”想要走出去,宁波舟山港有着天然的优势。作为世界第一大港,目前宁波舟山港与中东欧国家港口累计开通14条集装箱航线。2022年,宁波舟山港与中东欧五港完成集装箱进出口箱量76.9万标箱,同比增长16.5%。
对于“走出去”的浙企来说,中东欧国家确实是一片沃土。位于杭州的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是万向集团旗下专业的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他们在捷克就有一家工厂。“从产业链角度看,把工厂设在中东欧国家,距离欧洲汽车主机厂和消费市场都更近一些。”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1992年在宁波成立的敏实集团,如今已是一家全球性公司,中东欧国家是他们投资的一个重点。2022年3月,敏实集团塞尔维亚洛兹尼察工厂开业典礼暨沙巴茨新工厂奠基仪式在当地举行,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武契奇出席开业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据了解,敏实集团洛兹尼察工厂占地28万平方米,主打产品为铝合金电池盒及配件,主要客户包括雷诺、大众、宝马和奔驰等,计划总投资3亿欧元,2025年前将为当地创造超过1000个就业岗位。
在敏实集团相关负责人看来,作为全球百强汽车零配件供应商,他们落户中东欧国家,不光能切实有效地拉动当地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还能近距离服务客户,有效利用欧洲各项资源,为集团在海外发展壮大进一步夯实基础。
“开放的本质是生产力的合理布局、生产要素的高效率配置、生产关系的有效连接。”在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潘毅刚看来,浙企在中东欧国家布局,正是“地瓜经济”的体现。
他表示,“地瓜经济”的缘起是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之别、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平衡,基本逻辑是市场分工,形式是开放合作,重点是跨国(区)经济、优势经济、总部经济,让“地瓜”伸出去的藤蔓吸收更多阳光雨露,让根茎长得更壮实。
在全球经济低迷背景下,浙企急需拓展更多海外市场,打造更具韧性、活力、竞争力的“地瓜经济”。
欣喜的是,“地瓜经济”正以更多方式共建共享全球化“光合作用”的红利。博览会,正是其中一个平台,让浙江触达世界的新通道不断被打开。
今年“新春第一会”,浙江就提出“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紧盯中东欧国家,就是要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实现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甚至欧洲国家之间的资源要素双向流动。
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大框架下,双向投资成为了新引擎。与此同时,一向嗅觉灵敏的浙企,已经开始在中东欧国家寻求合适的并购标的。
“中东欧国家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细分领域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优质人才,但在重重挑战下,已有部分企业遇到困境,对于想要‘走出去’、提升自身技术实力的浙企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机遇。”张海波表示。
增强对欧开放合作磁吸力
江玮
中东欧国家是我国优化对外经贸合作布局的重点板块与关键方向之一。浙江作为走在对外开放前列的大省,在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方面已先行落子。近年来,浙江与中东欧贸易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进口同比增速达22.7%,其中宁波进口额增长47.5%,成为中东欧商品进口中国的首选地。
双向投资快速发展,全省在汽车制造、生物医药、光伏发电等若干个领域,打造了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成果,2022年,宁波市对中东欧投资4.6亿美元,超过了以往历年的总和。浙江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正在不断扩展。
浙江如此重视中东欧合作,一是由于中东欧国家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门户,也是“一带一路”倡议融入欧洲经济圈的重要承接带。当前,中欧关系呈现向暖迹象,中美欧关系呈现新的变化,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打造成共建“一带一路”的样板,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对欧开放合作的磁吸力。二是由于浙江与中东欧务实合作机遇广阔,中东欧国家作为新兴市场,贸易和双向投资潜力巨大,特别是在汽车、数字经济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合作,能与我省形成优势互补,进一步推动双方经济社会发展。
未来,浙江将继续汇集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各方资源,有机融入“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坚定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及滨江、瓯海、新昌、义乌、浦江、青田联动区建设,以中东欧优品进口为抓手、以构建欧洲区域供应链为突破口、以中东欧博览会为主平台,进一步提升与中东欧经贸合作能级。 (作者系浙江省商务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