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广东探索
正在维护和建设中的东莞中国散裂中子源中子谱仪(2023年7月18日摄)。中子谱仪是探测物质微观结构和动力学行为的实验终端。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2023年,广东扛起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7万亿元、增长4.8%,成为全国首个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万亿元、增长5.8%;进出口顶住压力、逆势实现正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增长4.4%,呈现出韧性强、活力足的良好势头。
广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实施“大产业”立柱架梁行动,提质壮大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实施“大平台”提级赋能行动,加快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大项目”扩容增量行动,抓好投资5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全年批准建设用地增长38%。实施“大企业”培优增效行动,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3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28家。实施“大环境”生态优化行动,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2000亿元,制造业贷款规模突破3万亿元。
千方百计扩内需稳外需,去年广东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633亿元、居全国第一,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省市联动举办重大促消费活动超340场,发放消费券5.7亿元,网上零售额增长9.4%、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广交会全面恢复线下举办,出口成交额440亿美元,展览总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浙江日报记者胡静漪)
代表委员访谈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广东沿海经济带研究院执行院长宁凌——
向海图强一片蓝海
广东是全国第一经济大省,也是海洋大省,去年海洋生产总值占比达14%、总量连续29年居全国首位。“实施海洋强省建设三年行动以来,广东持续将海洋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涉海企业做大做强、海洋产业集群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广东沿海经济带研究院执行院长宁凌说。
去年,广东制定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全力推进3个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新开工项目总投资超120亿元。“现代化海洋牧场整合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与流通等产业要素,可以促进渔业增长方式转变,从而推动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宁凌代表建议,根据各海域的海洋资源、产业基础和经济能力,统筹规划海洋牧场布局、选址、规模和类型,推动海洋牧场区域性综合开发和示范区建设;同时,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扩大建设规模,真正实现大海变“粮仓”。
发展海洋相关制造产业,科技创新是推动海洋经济提质升级的动力。比如粤西、粤东相关地市正在加大风电场建设,“应在先进风电装备制造、绿能示范园建设、风电场智能化维护等上下游重点突破,培育更先进的海洋生产力。”宁凌代表认为,面向海上风电、临港工业、海工装备等海洋产业,广东应加大对涉海企业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推动海洋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新的一年,广东将继续强化岸海互动、向海图强,让海洋经济成为经济大省的强劲增长点。(浙江日报记者胡静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