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杭州市进一步深化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建设有关情况的报告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10-25 18:06:43 Fri   

(2024年10月28日在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

杭州市人民政府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区域竞争的“软实力”、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近年来,杭州市紧抓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机遇,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将优化营商环境确定为“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年的主要任务,围绕深化先行先试、接轨国际标准、提高企业满意度,精准发力、改革创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以改革先行为契机,激发杭州高质量发展活力动能。2021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支持杭州等6城市加大改革力度、先行先试,为全国营商环境作出示范。试点启动以来,杭州坚决扛起使命担当,积极开展原创性、差异化探索,在打通体制机制梗阻、创新优化制度供给等方面,形成一批首创经验和亮点做法,得到了国家充分肯定,探索的50项改革由国办发文向全国推广,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两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1.法治赋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出台全国首部数字贸易领域地方性法规,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数字贸易制度体系。出台《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促进条例》,打造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试点标杆城市。制定《杭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加快低空经济谋篇布局。发布《支持人工智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加快培育“高算力+强算法+大数据”产业生态。

2.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构建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基地成果转化体系,探索建立“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协同创新机制和利益共同体,努力打通“科技-技术-产业”全通道。今年1-9月,全市技术交易额1061亿元,领跑全省。

3.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高标准建设“中国数谷”,构建“三数一链”数据可信流通基础设施。建成全国首个数据要素流通合规中心,创新推出数据要素“改革沙盒”。截至9月底,杭州数据交易所累计完成交易规模33.11亿。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4个场景成功签约落地。

4.优化城市工商业土地利用机制。采取更加灵活的供地方式,今年以来,有20%成交工业用地采用了弹性年期出让方式。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盘活低效工业用地1.54万亩。强化规划统筹“工业上楼”,出台《关于推进“工业上楼”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促进中小企业空间保障从供地向供楼转变。

5.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引才用才制度。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深入实施,203位外籍人员通过申请。发布杭州市国际职业资格认定职称认可清单,制造业、建筑业、生物医药领域45项国际职业资格与国内职称制度有效衔接,510人通过比照认定。

6.创新实践“预付消费”综合监管。建立“行业主管牵头、综合监管配合、行业自律规范、信用联合惩戒、违法犯罪打击”协同治理机制。创新推出“安心付”产品和“预付式消费风险研判预警系统”。截至9月底,“安心付”锁定金额5.92亿元,开通门店数7459家,预警风险企业3148家。

7.破解办理企业破产痛点堵点问题。针对企业破产案件中因房产、土地手续不全、未办理验收等瑕疵,导致资产处置难、破产程序梗阻的“卡脖子”难题,创新资料替代、容缺办证等举措。在余杭法院审理的华某房地产公司、大某房地产公司两起破产案件中,为300余户业主办理了不动产权属登记证书,十余年的历史遗留难题得到妥善解决。

8.建立企业合法权益补偿救济机制。出台《杭州市涉企补偿救济实施办法》,从前置保护、多维启动、挺进非诉、平等协商、程序衔接、组织保障等环节设计诉前救济渠道,与《杭州市行政赔偿和追偿办法》形成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姊妹篇”,实现民事、行政领域全覆盖。

(二)以对标世行为引领,提高杭州营商环境国际竞争力。世行营商环境指标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标准体系。自2018年起,杭州坚持对标世行标准,每年推进一轮改革,目前已迭代实施7轮800多项举措,在全国实现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转变,国家仅开展的两次营商环境评价中,均位居全国前列。去年5月,世行发布了新的评估体系,立即对照研究,以新指标、新方法作为重要参考,梳理改革靶点,制定实施《2024年杭州市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改革清单》,加快对标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1.市场准入方面。创新连锁企业总部证照集成办理、食品经营许可“互联网+核查”等便利化审批模式。推行企业跨区迁移“一件事”,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多事项一次办结。今年以来,全市跨区迁移企业3.58万家,其中市内跨区迁移3.19万家、占比89.07%。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再获5项国务院授权改革事项,外资准入更加畅通。

2.获得经营场所方面。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已有700多个建设项目享受改革红利。推行工业用地“三证齐发”,开展施工图分类审查、施工许可分阶段办理,助力项目建设提速。将联合验收范围拓展至规划核实、消防验收等7个专项验收事项,稳步推进分期联合验收模式,提高企业投产运营效率。推进交房云办证及二手房转移(含带押过户)一件事全程网办掌办。今年以来,完成“交房云办证”7.33万件,二手房掌办1.22万件。

3.市政公用服务方面。出台《杭州市城市供水服务监管评价办法》,提高供水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开展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接入联合报装,实现“一表申请、一网通办、一站服务”。建立杭州市本级电力接入工程费用分担机制,2021年3月1日后获得土地使用权项目,电力接入外线“零投资”。

4.劳动就业方面。深入开展数字仲裁建设,今年1-9月,全市受理网络仲裁申请1.62万件,网络调解申请2975件,网络办案率达65.31%,有力节约当事人维权成本。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保障专项治理行动,覆盖劳动者13万余人,有力维护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布局,覆盖全市191个街道。

5.获取金融服务方面。依托杭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激活政府掌握的信用数据,帮助中小微企业更好更快获得信贷融资。截至目前,平台累计授信金额3249亿元,惠及经营主体26.4万家。推出企业绿色评价模型,上线“绿色金融”产品专区,鼓励金融机构开发ESG等产品。推出全省首个专项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担保产品,创新“财政支持、银行让利、担保降费”协同模式,发布以来撬动担保贷款43亿元。

6.跨境贸易方面。全国率先开展中新“一次录入、同步申报”通关便利化试点、保税进口跨关区退货试点。实施高新技术货物一体化布控查验,破解高精尖设备口岸查验“开拆”难点。建立入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将卫生检疫时限压缩至1—3个工作日。实施科研用物资“白名单”便利化通关,累计验放名单内物资1100余批次。

7.纳税服务方面。创新推出“申报纳税缴费一类事”,21个高频事项实现“预约云办”。压缩出口退(免)税平均办理时限,保持3个工作日内。推出非居民跨境电子缴税便利化服务,非居民企业可通过“邮箱注册+证件上传+人工核对”方式,远程完成中国办税“实名认证”。

8.解决商业纠纷方面。迭代中国(杭州)知识产权·国际商事调解云平台,集聚90余家、1400余位中外调解员。建立“有偿低价+公益托底”市场化调解机制,解纷平均用时缩短16天。推广“凤凰智审”模式,较同类型案件审理天数缩短60%。打造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优选地,设立杭州国际商事法庭、国际仲裁院。

9.促进市场竞争方面。将公平竞争审查纳入法治政府考核,率先实施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防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设立全国首个生物经济审判庭,建成全国首个产业类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创新“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数据知识产权”五合一保护模式。

10.办理破产方面。搭建“破产智审”平台,破产企业、相关涉案主体等相关信息“一网通查”,实现破产事项全流程、全业务“一网通办”。充分发挥重整挽救功能,上线企业挽救价值估值系统。今年以来,全市法院通过重整和解程序挽救企业16家。

(三)以企业感受为标尺,持续擦亮杭州营商环境“金字招牌”。营商环境好不好,最终企业说了算。近年来,杭州坚持把企业感受放在第一位,建立与各类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想方设法为企业排忧解难;把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落到实处,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截至目前,杭州“民营企业500强”数量连续22年全国城市第一,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连续五年排名全国城市第一。

1.制定“杭州民营经济举措清单”。2024年,迭代实施杭州民营经济举措清单,研究提出了新一轮的量化指标25项和具体措施121条。强化对民营经济要素保障刚性约束,截至目前,“3+N”杭州产业基金集群投向民营项目比重达85.11%,新出让工业用地支持民间投资项目比重达79%,新增能耗支持民间投资项目比重达88.89%。围绕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领域,向民营企业推介“三张项目清单”,不断拓宽民间投资空间。严格落实招投标“七个不准”,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招投标竞争权益。

2.开展“为企办实事”项目。今年初,将“为民办实事”模式“复制”到了为企服务中,在全市人代会上推出了为企业办十方面需求迫切、实际有感的实事项目。比如,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遴选数字领域专家,帮助定制转型方案、解决技术瓶颈;聚焦企业信用重塑需求,推出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聚焦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需求,推出“中小企业政采清单”,帮助获得更多政府采购商机;聚焦企业拓市场需求,组织举办“百场千企”产业对接、“双百双千”出行团组等。

3.实施“春晖计划”32条。今年6月,围绕用能、融资、创新、市场开拓等十个领域,制定出台“春晖减负计划”32条。比如,降低用气成本方面,启动非居民用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非居民用气最高销售价格从4.18元/m³下调至3.90元/m;降低创新成本方面,明确了2024—2027年期间,每年设立2.5亿元“算力券”,支持中小企业购买算力服务;降低物流成本方面,新增出台了水路集装箱运输补助政策;降低市场开拓成本方面,在执行全省统一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减免中小微企业检验检测费用等。截至目前,累计帮助各类经营主体减负超350亿元。

4.迭代“亲清在线”惠企政策兑付平台。今年以来,迭代打造“亲清在线·政策超市”,统筹全市各类惠企政策上线,实现“一站通查、一站通办、一站通享”。结合智能匹配和推荐算法,以短信、微信等方式将政策主动推送企业,让没有“政府专员”的中小企业,也能享受“专属服务”。推广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兑付,主动发送免申即享兑付短信,企业经办人只需确认账户信息即可一键到账;根据实时在线数据自动计算满足政策条件的企业,自动核验信用状况,做到“申报零材料,审批零人工,兑现秒到账”。今年1-9月,上线政策1260条,兑付金额129亿元,以“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方式兑付政策占比74.7%,政策推送率达99.8%。

5.构建“企呼我应”高效闭环解决机制。线上搭建“企呼我应”平台,统筹打通各类平台渠道,一口归集涉企问题;线下设立“办不成事”服务窗口,现场收集企业和群众反映的涉及历史遗留、边界不清、需协同办理等难点问题;建立涉企问题高效解决机制,针对非经常无先例、多部门无牵头、历史遗留等问题,分别实施分类限时办、协同联动办、专项破难办,确保有问必答、有题优解。截至9月底,全市设立“办不成事”服务窗口95个,累计受理“办不成事”问题5611个,协调解决5197个,问题办结率达92.6%。

二、存在问题

当前,杭州营商环境建设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与国家提出的“营商环境国际竞争力跃居全球前列”总体要求,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先进城市改革力度相比,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企业群众期盼相比,都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改革创新层面。一是有些改革成效明显,但相较于设定目标,还需要深化推进。比如,我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还在处于探索阶段,数据价值需要进一步挖掘释放;国际职业资格认可清单目录与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结合度还不够充分,清单覆盖范围需要进一步拓展;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还在完善中,提供服务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匹配度需要进一步提高等。二是有些改革持续推进,但相较于企业呼声,还需要加大力度。比如,部分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上面临维权成本高、法律程序长、赔偿金额低等问题,需要强化跨部门跨区域的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加大司法诉前禁令适用,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权益。再比如,当前我市企业被外地行政机关查处罚款情况突出,罚款数额较高,个别存在“远洋捕捞”趋利性执法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异地执法协作程序,减少对本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冲击。

(二)涉企政策层面。一是有的存量政策本身很好,但企业了解掌握程度不高。比如,有些企业反映希望及时了解更多关于大规模设施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权威信息,以便能参与到相关项目当中来。再比如,‌税收事先裁定是提前化解复杂涉税事项不确定性风险的有效措施,但是企业知晓度、应用率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公开、宣传、解读、引导力度,让更多企业享受到政策。二是有的政策已明确要求,但执行中存在一定偏差。比如,全市已建立“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机制,但仍有企业反映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相关问题。再比如,全市明确了招投标“七个不准”要求,但仍有民营企业反映遇到隐性限制壁垒问题。需要进一步推动政策落地,开展线索核查和问题整改。三是企业期盼更多增量政策,提振市场信心。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问题,国家正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需要抢抓机遇,承接落实好这批增量政策,引导企业把握政策红利。

(三)向上争取层面。近年来,随着杭州营商环境改革的不断深入,有些触碰到“天花板”的情况不断增多,需要加大向上争取支持力度。比如,企业凭营业执照“一照通办”和个人凭居民身份证“一证通办”等便利化改革,已实现省内电子证照的互认互通互用,但跨地区、跨层级数据获取仍有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向国家争取系统打通和数据共享。再比如,近年来,我市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报需求日益增多,但该事项属于国家事权,申请复杂度高、周期长、变数多,企业面临一定风险,需要向国家争取授权,在杭州开展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预审查试点,探索建立本地化的注册咨询和申报服务机制。

三、下步工作

下一步,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部署要求,深化推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建设,以头雁姿态实践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杭州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提供有力支撑。

(一)筑牢杭州营商环境争先进位、引领示范的竞争胜势。一是对101项国家改革任务进展情况开展逐项评估,确保国务院部署要求全面落地、改革红利充分挖掘。二是用足用好国家试点政策,再次梳理一批需要国家支持的改革诉求和建议,上报国务院办公厅,力争有更多突破性改革在杭先行先试,为全国营商环境改革提供样板。三是持续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争取在税收事先裁定服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规范涉企执法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进展。

(二)打造更多具有杭州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创新成果。近年来,杭州探索出了一大批首创性、引领性的改革成果。比如,今年4月,杭州“亲清在线”数字平台被世行作为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向全球进行了推广;今年9月,“商事纠纷多元化解”被国务院办公厅选为全国提升行政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经验,向全国进行了推广;“办不成事”兜底机制的相关经验在国办简报上刊登,信用修复“一件事”的相关经验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上刊登,等等。接下来,一是继续加大亮点改革和特色做法的总结提炼和报送推介,争取更多“杭州方案”全国推广。二是将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纳入年度重点宣传任务,采取全方位、多角度、融媒体等形式,全面提升全社会知晓度,引导广大经营主体会用、常用改革成果。

(三)持续增强企业对杭州营商环境满意度、获得感。一是将密切跟踪国家一揽子增量措施动态,做好市级层面配套和增量政策预研储备,并适时出台。二是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加快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一体化建设,健全“办不成事”兜底服务和“企呼我应”工作机制,深入分析、精准响应企业需求。三是按照落实一批、储备一批的整体思路,广泛摸排企业诉求,做好新一轮为企办实事项目遴选,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四是迭代建设“亲清在线·政策超市”,不断提高惠企政策“四个比例”(主动推送、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网上兑付),让企业能够实打实地享受到政策红利。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来源:  作者:  编辑:林海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