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流动的盛宴——穿行大运河,感受水、城、人共生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08-22 08:59:17

再往南,就是小河直街了。被称为运河旁“江南水乡”的小河直街里,络绎不绝的年轻女孩穿梭其中,头戴五颜六色的簪花,身穿漂亮汉服,变身“簪花女郎”。在这条仅1公里多长的街区上,30多家簪花体验店犹如雨后春笋。

与周边古色古香的街区相比,带有“朋克风”的小河公园显得有些特别。这里曾是工业油库,经历产业迭代和城市更新后,昔日的工业遗存变身市民公园,不少非遗集市、文旅推介等项目都会在工业风浓郁的公园内举行。复古与新潮的结合,也让这里走红网络、聚集人气,一到晚上,跑步、跳舞、逛集市、喝咖啡,公园里的人气更甚。

“现在的小河直街,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来。”蒲悦说,“因为这里有市井烟火气,还有‘情绪经济’,比如咖啡、簪花、手作,都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情绪价值’。”

26695697_rbtpzzy_1724244000277_s.jpg

游客在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一座石拱桥上游玩。

走一段“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探索之路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今已10年;2014年,杭州正式启动了运河“河长制”,持续开展运河综合保护工程,积极探索生态治水、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系统集成治理模式;2017年5月,《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成为大运河沿线27个遗产城市中第一部运河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

申遗成功后,大运河的精神内核与历史文化价值被进一步重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成为当下中国的重要课题。

如何“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浙江大运河文化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曹福然拿大城北举例——他认为,在大运河支撑下,大城北新生活已“初露娇颜”,在全面、综合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经年实践中,大城北焕新古运河的经验主要有三点:融合生态优势与政策支撑;创新留住历史文脉;聚焦省域现代化。

26695779_rbtpzzy_1724250108597_s.jpg

鸟瞰拱宸桥两岸

一方面,杭钢公园、未来艺术科技中心等国家文化公园标杆性工程,与大运河和半山森林公园拓展的大城北生态带相融合,从生活观感、产业构成、文化供给等方面处处饱含共同富裕的哲思,做到了资源与政策的相得益彰,美美与共。另一方面,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节庆、活动、短视频等途径,活化传承了大运河文化,并将工业元素嵌入运河线性生态廊道、艺术特色主题广场等城市空间,拓点为面,在较大的地理尺度上构建了“工业化过去场景”。这些实践在进行的同时,还突出了民众的“可感可及”。

不仅如此,在拱墅区北部,大城北“数智+文化”特色产业集群的“圈层”架构下,拱墅大运河数智未来城、临平大运河科创城等城市战略相继落地,进一步放大了运河资源的重组价值,催生出更多新产品、新业态、新体验,逐步成为观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区域样本。

大运河惠泽两岸,城市的发展又反哺运河。为了在城市中获得“栖居”感,人们主动展开与运河的互动交往,或许“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时代意义正在于此。

运河之上,小船缓缓驶过,历史的涟漪悄然而过,每一道波光,将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都折射出千年的光芒,照耀属于这座城的浪漫篇章。

读懂大运河

首席记者 郑晖

运载是大运河的使命,流动是大运河的生命。流动产生交流、带来合作,进而促进繁荣。

从实施综合保护工程,到整合沿线众多历史遗存、博物馆群落和文化休闲体验点,无不体现了城市肌理与文脉传承、保护与发展互促共进。千年大运河的焕新,正是来源于这种基于“造福于民”的互促与共进。

读懂大运河,就能读懂两岸人民对她的“温情与敬意”,就能读懂这座城市流动着的荣光和希望。

大运河的黄金时代,不在过去,乃在将来。

本报正开展“改革零距离——来自一线的报告”征集活动,向市民和社会各界广泛征集与您“零距离”的改革巧思、亮点和感受。参与方式有以下几种:

添加微信号“hzrbszyw”,成为好友后给我们留言;关注“政在解读”公众号后留言;通过电子邮箱hzrbyw@126.com,或写信至杭州市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时政要闻中心交流您的想法。留言或来信请注明“改革零距离——来自一线的报告”,并留下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后续反馈和沟通。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 郑晖 文 记者 法鑫 李忠 摄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