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自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的代表顾莉丽!”
“我是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的代表阿说阿呷!”
两位嘉宾同步登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9月24日,在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期间,省生态环境厅主办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边会。在这个国际平台上,来自四川省、云南省、青海省的嘉宾和外国专家代表,交流在浙江的合作成果与绿色见闻;现场嘉宾还为钱江源生物多样性科普专项基金揭幕,建立省内首个生物多样性科普专项基金。
交流合作的背后,是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聚合。它折射出一个新趋势、新理念——生物多样性保护正在从一地保护转向多地联合、从政府主导转向全民参与,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
优势互补,交流互鉴
位于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的北仑,是临港产业新城;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大凉山腹地的美姑,是“熊猫之乡”“毕摩文化之乡”。
2021年,北仑区与美姑县正式结对帮扶。阿说阿呷道出了发展的困境:“长期以来,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滞后,村民为增收频繁进入保护区放牧、采药、挖笋,干扰大熊猫栖息环境,对区域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
结对以来,两地在美姑共建北美综合产业园区,累计投入9355万元资金,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等生态产业。北仑还发挥港口优势,创新构建“两地仓+保税飞仓”双模式,降低美姑农产品物流成本,助力山核桃等特色产品成功出海。
“我们累计组织5000余名美姑劳动力赴北仑等地务工就业,通过产业与就业双轮驱动,既促进村民增收,又减少对原生生态环境的干扰。”顾莉丽说。
“如今,保护区野生大熊猫数量从22只增长到28只,四川山鹧鸪、高山兀鹫等珍稀物种重现,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之路。”阿说阿呷欣喜地说。
生物多样性共同保护与联合发展的故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来到浙江。
“去年,我省生态环境系统干部专程来浙学习生物多样性数字化管理、体验地建设等先进经验,收获良多。”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中心副主任曾熙雯说。2023年签订对口合作框架协议后,两省加强环保工作经验的交流,她以当地“宝藏草”勐腊毛麝香为例,讲述了保护和利用互为支撑的发展故事。
来自德国的哈罗德·施耐德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担任研究员,“初识安吉,是因为这里的两张金名片,茶与竹。”他了解到,宋茗茶博园里要铺稻草、套种红豆杉和果树,茶-草-树立体化复合生态茶园有利于水土保持,还能使动植物栖息地的农药使用量减少80%。
“从对安吉小鲵的悉心守护,到山水林田的系统修复,再到白茶翠竹的生态种植,安吉让我看到了浙江一个县对自然的尊重、对未来的责任。”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