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走进雷峰塔,便会想起“白蛇传”的传说,好奇拥有法力的白素贞为啥能被一座塔困在其中,不禁想探究一番这座塔的结构是否有不寻常之处。
雷峰塔最初建造,是在971年,吴越国王钱俶印《宝箧印经》八万四千卷藏入塔砖内,塔建成之时再雕刻《华严经》全本于石板铺在塔下的须弥座。
浙江省博物馆历史文物部主任黎毓馨介绍说:“其实雷峰塔建造初期规划是建13层,后来可能因为是资金问题实际建造了7层,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的《华严经》残碑刻上有文字明确记载。”
一般建塔主要依靠木构,特别依赖大木料,在吴越国时期,从建木塔改为建砖塔。当时的吴越国已经掌握了建造“高层建筑”的核心技术:双套筒结构。
《吴越备史》记载,双套筒技术由外筒+内筒构成,双筒均采用砖身,中间连廊和外面楼阁则采用木制,这样的结构使得塔身坚固、承重性好。
“双套筒结构既是吴越国独创,也是当时古代造塔的最高技术,而且吴越造塔技术流传甚广,一直影响到北方。”黎毓馨说,13层八角开宝寺塔,即当今开封地标——铁塔的前身就是双套筒结构,还有大名鼎鼎应县木塔也是双套筒结构。
吴越时期同为双套筒结构的还有苏州虎丘塔、杭州六和塔。除了双套筒结构,还有平面八边形的楼阁式塔形也肇始于吴越,如大家熟知的白塔。
吴越时期的文化和艺术,从东南地域文化融入中原文化,给中华文明带来十分深远的影响。
在西湖周边的群山中,那些由时间和自然共同打造的洞窟内,留存着千年前人们的想象和信仰。
杭州南高峰西翁家山南部山腰上,有烟霞洞一处。烟霞洞十八罗汉的组合是已知中国现存最早的十八罗汉造像实例。
罗汉造像神态各异,或盘膝禅坐,或横眉怒目,或沉思冥想,或微笑含情,或伏猛虎,或降蛟龙,作者运用熟练的雕刻技巧,简洁明快的线条,将罗汉的动态、性格和思想都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是五代吴越国文化艺术现存的珍贵作品。
往山下走,去往西湖边的孔庙,那里藏着吴越国的人们对天文的向往。
杭州孔庙中藏有吴越国钱元瓘墓石刻星象图,它是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绘制的星象图的简化版,图上共刻有217颗星星,现存180颗。它虽是简化版,但北极五星、北斗七星以及28星宿的位置非常准确,是考古学者研究古天文学的珍贵资料。它比苏州石刻星图整整早了300多年,面积大4倍,是中国目前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石刻星象图之一。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时隔千年,站在同一片土地、同一片星空下的我们看到这幅石刻星图,你会对吴越国有怎样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