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色瓷褐彩云纹熏炉
唐(618-907),水丘氏墓出土。 口径40.3厘米 底径41厘米 通高66厘米,整器由盖、炉、座三部分组合而成。盖为盔形,长颈托盘承纽,纽作含苞欲放的荷花,花心中空。苞蕾镂菱形、圆形花瓣,花边褐彩,纽颈和颈底一周分别褐绘云纹和莲瓣。盖身阴线弦纹两周将装饰分成三组,上组镂三层间隔排列的三十六个花孔和七朵莲花褐彩云纹,中组和下组分别褐彩不同形态的六组云纹。
秘色瓷褐彩云纹盖罂
唐(618-907),水丘氏墓出土。 口径19.8厘米 底径16厘米 高66.5厘米,由器盖和器身两部分组成。器盖呈半球形,纽作含苞待放的荷花,蕾苞以褐绘花瓣和五条内压线,增加花蕾的立体效果。纽以九瓣曲边荷叶作托,盖面刻三周阴线弦纹,盖面自上而下绘四、五、九组云气纹。内外施釉,内壁有二十处支烧点。
秘色瓷褐彩云纹油灯
唐(618-907),水丘氏墓出土。 口径37.2厘米 底径19.5厘米高24.4厘米,整器钵形,敛口,斜折沿,弧腹,高圈足外撤。通体施釉,呈青黄色,釉面滋润,局部有冰裂纹。釉下绘褐彩云纹,腹部饰六组双勾如意云纹和六朵绽放的莲花,腹底和圈足各饰八朵和十一朵云气纹。器内装满未燃尽的油脂。器形端庄,工艺精致,装饰华丽。
秘色瓷皮囊壶
五代吴越国(907-978),钱镠墓出土。 浅灰胎,通体湖绿色釉,釉面莹润,足端有一周垫烧泥点痕。壶身上扁下圆,呈皮囊状,上有提梁。左右两侧和腹部各有一条凸起线,是仿皮革缝合线。腹部一侧有短直流,另一侧翘起一羽状尾,尾下有一小孔。提梁下端与壶体连接处做成相对的螭首形,两螭首相对的中心部位堆塑荷叶状小钮。皮囊壶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用皮革缝制的水囊,陶瓷皮囊壶是辽的特有产品。秘色瓷皮囊壶的生产,反映了吴越国与辽国的关系往来。
秘色瓷花瓣口海棠杯
五代吴越国(907-978),钱镠墓出土。 花口,斜弧腹,内外壁饰菊瓣纹,下腹与圈足交界处饰一周联珠纹,椭圆形高圈足外撇,圈足外壁饰菊瓣纹。浅灰胎,釉色湖绿,釉面莹润,釉色随器表凹凸而深浅不一,足端有泥点垫烧痕。可能与秘色瓷海棠形盘配套使用。
秘色瓷海棠形盘
五代吴越国(907-978),钱镠墓出土。浅灰胎,釉色湖绿,釉面莹润,釉色随器表凹凸而深浅不一,足端有泥点垫烧痕。整体略呈椭圆形,宽折沿,浅折腹,平底,椭圆形高圈足外撇。八瓣菱花口,口沿边缘有一周凸棱。
狮形水晶摆件
五代吴越国(907-978),钱镠墓出土。 一块透明水晶雕琢而成,狮形小巧可爱,表情萌动,憨态可掬。狮子蹲坐,头部向前。圆眼,弧形凸眉,圆鼻,两耳贴脑。阴刻弧形嘴,左上位置刻5道凹槽呈短须状,右上刻6道凹槽呈短须状。鬃毛卷长,左右各6绺从头顶延伸至背部。圆臀,尾巴贴臀下垂。前肢左右各刻4爪;后肢粗壮,左右各刻3爪。
陌上花开 传奇君主与深情丈夫
那一年,吴妃又去了临安娘家。钱镠在杭州料理政事,想到与吴氏夫人已是多日不见,不免又生出几分思念。回到宫中,便提笔写上一封书信,虽则寥寥数语,但却情真意切,细腻入微,其中有这么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衣锦还乡 对家乡的眷恋
钱王想起汉武帝对朱买臣说的话:“富贵而不归故乡,犹如衣锦夜行。”文献记载,钱镠大规模衣锦还乡有五次,其中较为知名的有两次。这些带“锦”字的名称沿用至今,甚至连临安县城今天仍有人叫“衣锦镇”。
钱镠背母 千年温情的传承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浩瀚长河中,孝道如同一股清泉,滋养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田。而在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创始人钱镠,不仅以其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著称,更以“钱王背母”的典故,成为了孝道文化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雷峰塔下 君主的浪漫
在江南的烟雨朦胧中,杭州西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岁月的长河里。而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致中,雷峰塔以其独特的韵味,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一抹难忘记忆。
保俶塔
保俶塔和雷峰塔隔着西湖北南对峙,明代诗人闻起祥曾形容:“湖上两浮屠,宝石如美人,雷峰如老衲。”保俶塔初建于五代吴越时期,初名应天塔,根据史料记载,为吴越国大臣吴延爽为安置高僧善导和尚的舍利而修建。也有传说为保佑吴越国最后一任国王钱弘俶两次入宋觐见能够平安,而称为“保俶塔”。
烟霞洞
烟霞洞是西湖周围最古老的洞壑之一,因顶部密布钟乳,阳光映入闪烁绚烂色彩,宛如朝霞,故得此名。也与附近的水乐洞、石屋洞并称“烟霞三洞”。烟霞洞造像始雕于五代后晋开运年间,洞内的石窟造像大多是五代的作品,最有名的当数吴越国时期雕造的罗汉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