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2015年-2017年餐桌安全治理三年行动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17-12-20 星期三   杭州网

    2015-2017年,杭州市实施了餐桌安全治理三年行动,按照“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要求,坚持服务民生、问题导向、标本兼治、社会共治原则,落实《杭州市餐桌安全治理行动三年计划(2015—2017年)》(杭政办函〔2015〕77号)《杭州市餐桌安全治理行动三年计划“六大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15-2017)》(杭食安办〔2015〕22号)要求,深入治理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实施“五可阳光餐饮”工程、农产品(种植业产品、畜禽产品和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提质工程、“三小一市场”整治提升工程、进口食品市场整治规范工程、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提升工程、集中消毒餐饮具和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等餐桌安全治理行动三年计划“六大提升工程”。

    三年来,我市认真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并同步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为民办实事、公述民评、人大专题询问、执法监督以及政办民主监督定向视察等的重要内容。深化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加大违法违规打击力度,指标名列全省前茅。创设重大活动服务保障经验、首推国际标准“品质示范超市”创建、破解网售食品安全监管难题、探索建立“机器换人”“智慧监管”模式、打造“三小一摊”综合治理样本、首创群众监督推进社会共治等经验和做法受到国家和省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三年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圆满完成了G20峰会和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等重大场会食品安全保障任务,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和获得感的明显提升,2017年我市群众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达到75.5,较2015年提高了8.9,我市的食品安全总体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

    一、推进品质食品监管提升。

    全国首推国际标准品质食品超市建设。

    市政府出台政策,部门联合,第一批在世纪联华、麦德龙、华润万家3家超市6家门店开展试点并获得授牌命名,第二批新增13家超市已在全市推广创建。设置肉菜鱼等品质食品专区面积840.9平方米。汇集69家基地并符合供港供日、“三同”、“三品一标”等高标准食品506种,品质食品专区实现二维码追溯率100%。品质食品销售额逐月提高,肉、菜、鱼比创建前分别增长28.4%、90.7%、49.4%。消费者对品质食品超市总体满意度达92.8%,对品质食品安全放心度达97.3%。得到国务院食安办主任毕井泉同志批示肯定,《中国医药报》头版头条宣传报导,食药总局在杭州召开现场交流会议在全国推广。

    打造品质食品的网售市场平台。

    以“中华农业电商博览园”为品牌打造线上线下特大型产品集中体验中心,目前由乌克兰、日本、澳洲、西班牙馆4个国家馆,同线同标同质(三同)产品浙江体验中心、浙江援建地区生态农产品体验中心2个体验中心,西藏、安徽、黑龙江、云南、新疆等14个地方馆组成,汇聚了来自国内外多个原产地的“同线同标同质”优质农产品。博览园已经与杭州城区内近一百个社区进行了线下门店合作,形成了高端品质食品进社区,农产品电商线上线下融合营销新模式。


    二、深入推进“五可阳光”餐饮建设。

    在大型以上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建设“五可阳光”基础上,拓展到托幼机构、医院、养老机构、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建成大型、特大型“阳光厨房”991家,民办养老机构阳光厨房”29家、托幼机构阳光厨房”815家。

    探索加强老年助餐食品安全监管。

    出台老年人助餐监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针对社区老年食堂、社区助餐服务点、社会餐饮企业送餐上门三种助餐模式,分别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和服务规范,对老年助餐单位实行摸底备案,悬挂统一标识图案,并实行食品安全证照、管理制度、投诉电话等“六公示”制度,落实人员操作、场所设施、过程控制等管理要求,并积极推进阳光厨房监管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有效增强老年助餐食品安全水平,相关工作得到民政部肯定。

    开展网络订餐整治试点。

    试点餐饮数据网上自动抓取比对系统,实时更新,自动比对下线违规餐饮店铺,每家餐饮店自动生成二维码,依托社区协管员、志愿者、市场行政执法人员开展三级巡查。开展网络订餐净网行动,对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等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进行行政约谈,及时下线无证无照、证照不全、超范围经营等店铺,按照“三个一批”的原则开展线下餐饮分类整治,截止目前,排查无证照餐饮店2362家,从事网络订餐单位4650家,规范905家,责令整改480家,关停取缔625家。

    三、打造农产品食品安全放心县和省级食品安全区县。

    2015年开始,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创建,通过创建,余杭区、临安区、桐庐县2016年完成省级放心县创建,余杭区2016年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并被正式命名。实行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63%以上。农业标准执行力度提高,12个单位实施农产品标准化推广示范,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9.83%,610家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二维码可追溯。推进“三品一标”发展,新认定无公害基地45个,新认证无公害产品19个,企业17家,复查换证无公害产品80个,企业64家,新认证绿色食品企业4家9个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6个,2015-2017年全市建设农产品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34个。


    四、建立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落实机制。

    全省首推“三小”准入标准备案承诺制。

    改“两证整合”为“三证整合”,转“重事前许可”为“严批后监管”。制定出台行政规范性文件《杭州市落实食品药品安全企业主体责任实施意见(试行)》,明确责任法人制、内容告知制、自查承诺制、问题报告制、重点督查制、随机抽查制和联合惩戒制等7方面要求,在方便群众办事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生产经营者的法律责任意识,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落实农批市场主体责任。

    在杭州蔬菜批发交易市场、杭州五和肉类批发市场、杭州萧山新农都物流中心试点推行追溯体系建设,入场经营者建档率、索证索票率、一级批发商供证供票率保持在99%左右,实施《杭州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推进方案》,落实市场开办方主体责任,充分利用培训、检测、公示、检查、处罚等系列监管手段,全面推动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并通过光支付等信息化手段,移动互联网技术,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等制度,持续推进农批(农贸)市场电子追溯系统建设。

    五、进口食品追溯管理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在保障消费者健康的同时加快通关速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点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探索理清进口食品责任链条,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追溯管理系统,以监管平台为主体,鼓励生产经营企业、协会和第三方平台接入,实现上下游信息互联互通,逐步实现进口商、监管部门、消费者三方实时互动。目前,共有6家进口食品企业已落实追溯管理制度,进口产品加施溯源码,共申领溯源码20余万张,激活40000余张。

    六、实施食用林产品检测和产地基地认证。

    连续几年制定《全市食用林产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2015-2017的林产品检测资金投入达85.11万元,加大对食用林产品的抽样检测力度和频次,每年完成市本级抽检200批次以上,配合省市县级抽检达350批次以上。认真组织、指导、推动无公害食品、森林食品基地建设,鼓励专业合作社和企业开展无公害产品和森林食品基地认证。截止目前,已认定226家森林食品基地,认定面积达96.7万亩。同时还建立了通报制度,对我市辖区内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对有不合格产品的地区要求查找原因,及时处理不合格产品。


    七、开展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专项提升。

    落实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重点环节安装电子监控工作。要求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在清洗、消毒、包装、质检等重点环节安装电子监控,安装率达100%。2016年起,我市要求监控内容除内部可视外,且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进行远程观看及管理,以全面提高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监管效率和服务单位自身管理意识。

    深化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

    2015年以来,按照双随机原则确定检查企业和专家,每个检查组由2名注册审查员和1名当地局工作人员组成,以企业生产能力、人员资质、检测条件、原材料及产品出厂检验原始记录、质量管理体系及考核情况等为重点,累计对130家生产许可证企业开展实地监督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责令企业限期整改,情况严重及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对已关停且不具备能力的获证企业,依法办理注销手续。对于临时停产的企业,加大巡查回访力度。

    八、建立社会共治高密度推进机制。

    协会活动有声有色。

    市政府印发《杭州市加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工作实施方案》,发起“食品安全我承诺我负责”走近企业活动,蒙牛乳业、玫琳凯公司等知名企业纷纷响应,开展“你点我检进家庭”抽检1192批次,实现“百姓点菜、监管检菜、媒体公布”。

    宣传教育丰富多彩。

    开展矩阵式宣传,围绕社会热点问题,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开展“点亮舌尖灯”答题、“走基层看变化”和“寻找身边的闪光点”等活动,权威发布辟谣实验,受惠群众千万余人次。

    社会组织协同参与。

    在食用农产品种养、食品生产经营、学校食堂和农村聚餐等领域,食品企业、保险机构、政府部门和消费者协作,国寿、人保、浙商等10多家保险机构为1449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投保1625万元,保额达35.4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不断深化。共采集主体基本信息12240条,采集不良信用信息573条、信用评价信息1130条,食品安全金融征信体系建设试点深入推进。

    媒体监督有力有序。

    推进监管信息公开,规范食品安全新闻发布。建立食品安全案件信息发布协商机制,举办了新闻发布会9场,走进民情热线和我们的圆桌会等10次,网络互动栏目和直播2次。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典型案例8件,查办杭州巨德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猪肉冒充牛肉案、“418”制售假冒名牌高档酒案等大要案。

    投诉举报处置到位。

    畅通渠道,落实《危害食品安全行为举报奖励办法》,食品投诉举报咨询交办率、完成率达100%。2017年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从各渠道共接收食品及保健食品安全方面的举报投诉咨询30984件,同比去年增长7.8%,核查回复率100%,及时率100%。

来源:杭州网   作者:通讯员 姜晓霞   编辑:陈琳
相关阅读: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