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充满爱
她是弱势群体,因为她自幼腿残,但她又是“女强人”,因为她六年如一日,拖着残腿做义工。她是胡晓亚,家住浙江省临安市锦北街道泥川村。六年来,她顶风冒雨,走遍我市所有敬老院、福利院、托老所,还横跨安徽省绩溪等地,为孤寡老人、残疾儿童理发上万余人次,被群众称作“爱心天使”。丈夫儿子为她的义行加油,亲朋好友为她的义举感动,在她的影响下,泥川村的志愿服务队成立并规范的运作着。
镜头一:汶川的感动
今年40岁的胡晓亚,自幼腿残,父母为了她日后的生计,在她初中毕业后让她学了一门手艺——理发。虽然身体残疾,但她乐观的心态和勤劳的双手,让她收获了幸福。结婚后的胡晓亚有一个幸福的三囗之家,丈夫修车她理发,由于人缘好、技术好,家庭收入可观,一家其乐融融。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地震,让胡晓亚平静的生活起了涟漪。本着“一方受难,八方支持”精神,进川救灾的念头油然而生。“人活着就要有大爱无疆的精神,我虽然腿有残疾,但还是想为灾区做一些应所能及的事。”胡晓亚说。她的想法得到丈夫支持。于是,她四处打听联系,终于成了红十字会志愿者,走上了义工之路。
镜头二:爬着上六楼
成为义工后,胡晓亚深知自己不能像常人一样去奔波,于是决定充分利用自已的一技之长,去帮需要的人理发。五年中,她拖着残腿走遍了我市所有敬老院、福利院、托老所、孤儿院,还橫跨临安的周边安徽绩溪等地。定时设点,义务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障儿童理发。
因为腿脚残疾,胡晓亚在做义工的过程中,往往要其他人多付出百倍的代价。为了给文昌阁社区患有肌肉痿缩症的空巢老人傅红理发,胡晓亚决定上门服务。由于老人家住六楼,自身行动不便,每一次去傅红家,胡晓亚都要“爬”上六楼。六楼,即使是普通人也略感吃力,对于胡晓亚而言几乎是登天之难。每一次上楼,胡晓亚都把工具挂在颈上,用双手帮忙爬,下楼时坐着一级一级往下挪,每次都是满头大汗,每年8次从不间断,一晃就是整整五年。
镜头三:百岁的约定
2012年7月12日,是胡晓亚定时为民政局福利院老人和孩子理发的日子。那一天,胡晓亚的车刚到福利院门口,一群孩子就围了上来。他们喊着并不标准的“阿姨”, 有的为她拎工具,有的抬着胡晓亚给他们准备的大西瓜,簇拥着她走上二楼理发处。
当她替8位残障儿童理完发后,就开始帮老人理发。在为99岁的张美云理发时,老大妈说道:“明年五月初八是我生日,我没有亲人,只有你最亲,如果我还活着,你一定要来”。听到这句话后,胡晓亚放下手中的工具,搂住老大妈的脖子,饱含热泪的说:“妈妈,我就是您的女儿,明年的五月初八我给您做百岁大寿。”
2013年五月初八,胡晓亚买了蛋糕、衣服等,如约到福利院,帮张美云老人做了百岁大寿。
镜头四:临终的关怀
住了十几年院的白血病患者朱永明老人,是胡晓亚的服务对像之一。几年的服务让他们亲如家人。2011年5月,朱永明老人病情加重,为了让老人家漂漂亮亮地走,朱永明的家人准备叫理发师给他理最后一次发,但老人却摇摇头。家人知道,朱永明在等,他在等等亲如女儿的胡晓亚给他理发。
当天下着大雨,事发又很突然,虽然不知道老人的愿望能否实现,家人还是打通了胡晓亚的电话。接到电话,胡晓亚二话不说,穿上雨披,冒着倾盆大雨,骑上电瓶车,赶了20多里路到朱永明的病房。胡晓亚扶起朱永明,让他靠在自己的胸前,为奄奄一息的朱老伯理了人生最后的一次发。“晓亚囡,谢谢你。”昏迷中的朱老从喉底发出声音,胡晓亚泪流满面……
镜头五:贴钱的义工
爱是需要付出的,同时也是收获的。虽然,因为参与义工活动,胡晓亚理发店的营业有所影响,年收入直线下降,偶尔还要承受“不好好赚钱,倒贴钞票白干活图个啥”等风言风语,但胡晓亚在义工之路上已停不下脚步。“义工,义工,义字当先,义气不能讲钱,义务不能图财。我很满足现在的生活,就算是贴钱也很开心,因为我收获了满满的爱。”胡晓亚说。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变得更加美好。在她影响下,她上中学的儿子、读大学的侄女,还有她昔日的闺阁女友也都纷纷加入义工队伍,而她也将在传播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