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业回乡扎根王位山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黄湖派出所里也有一老,他就是今年59岁的杨秀敏。1989年7月3日,32岁的杨秀敏脱下军装,转业回乡。来到位于王位山下,余杭最偏僻的黄湖派出所。从警将近三十年,从当初群众、同事口中的“小杨”变成“老杨”,从曾经的英气勃勃的青年,到现在同事敬仰的师傅。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他却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他习惯了用脚步丈量大山,也喜欢用热情浇灌百姓。虽然岁月褪去了他的青春,却夺不走他对公安工作的热爱,他用实际行动在告诉年轻民警什么叫老当益壮。走访社区邻里、调解治安纠纷、寻找走失儿童、办理户籍业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了一个老民警特有的风采。
2015年5月的一天,老杨和往常一样在所值班。早上10时左右,接到群众报警称在黄湖卫生院附近发现一位迷路的小孩,老杨随即出警至现场,据目测小孩3岁左右,为了帮助他尽快找到家人,便尝试与其交谈,但不管老杨如何引导他说出其家人的信息,小孩都没有开口,未果,老杨便将其带回了所里。小孩子一到所里就受到叔叔阿姨的欢迎,为缓解孩子的紧张感老杨还特意买了小孩爱吃的棒棒糖,但这位“不速之客”在美食的诱惑下还是没有开口。老杨只能从其他方面入手,在发现小孩的附近区域寻找他家人的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小时后,寻找线索时碰到正着急找小孩的小叔,原来是小孩趁着叔叔睡觉的时候看到门没关便偷溜出来玩却发现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小孩的家人对老杨表达了感谢,并将孩子领回了家。
面对走失小孩要耐心,面对繁杂的户籍工作更是如此,老杨几十年如一日,尽心为群众解难,无怨无悔。“群众的事无小事,再小也要办,再烦琐也要办,而且要办好,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这是老杨办事的宗旨。
2016年1月的一个下午,50岁的刘某在黄湖派出所户籍室补录了户口并办理身份证,领取了户口簿,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出生时其因各种原因未办理户口,后因以为没什么大用,一晃五十年,如今方知户口的重要性,终于有了户口,结束了五十年的“黑户”生活。
刘某原籍为四川绵阳,是个孤儿,10岁时辗转到了新疆被新疆籍养父母收养,后因家庭变故,20岁时孤身一人来到余杭黄湖打工,在此期间遇到了虎山村的马某,两人情投意合于1988年10月结为夫妻并育有两女,生活美满。但在余杭黄湖生活的30年中因没有身份,吃尽了苦头,用工单位不要她,享受不到国家福利政策,办不了银行卡,有一点现钱也只能带在身上。于是她决心回四川绵阳和新疆找回自己的“身份”,多次往返两地,但在花费精力和金钱的同时并没有得到满意的回答,无法找回自己的身份。老杨了解到她曲折的经历后深表同情,立即所领导反映情况,从中协调,最终在多方协助下,刘某结束了五十年的“黑户”生活。
户籍室是公安工作的窗口,户籍内勤的服务对象是更广泛的基层群众,在窗口服务中要做到态度热情,礼貌待人,说话和气,办事公道。老杨坚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标准,热情的接待群众,真心真意的为群众办事。在工作中,简化办公手续,力争让群众来所办事一次办成,方便群众。户籍民警是公安机关联系群众的“窗口”,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人民警察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老杨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坚持严格要求,与时俱进的工作原则,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中用“便民利民,热忱服务”这八个字勉励自己,坚持做到文明服务,礼貌待人。对一些不理解和言辞过激的群众,总是耐心地向居民群众进行政策解释,对于确实有困难的,不拖拉、不推诿,切切实实地为民办实事,和蔼、细致、热情、周到的工作态度给前来办事的许多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户籍室的故事很简单但都是老百姓身边事,平安时报在2012年11月13日刊登一篇文章《一封迟来的感谢信》里面的主人公就是老杨。2012年11月9日,黄湖派出所收到一封来自黄湖镇青山村四组78岁村民金某特地请人代写的一封感谢信。原来,金某的儿子和贵州省赫章县人王某结婚20年了,但一直没领结婚证,王某的户口也一直未迁到余杭来。去年,王某准备去办医保和社保,可因为没有户口无法办理。她儿子就到黄湖派出所户籍室找老杨求助。老杨马上进行查询,发现王某的户口因种种原因几年前被贵州公安局注销了。老杨立即联系了赫章县辅处派出所所长王进联系,说明王某家的情况和困难,请求王所长帮助。老杨东奔西跑,为王某取证、补办各种证明,帮助王某办好手续。2012年4月15日,王某的户口在贵州省赫章县的恢复了,证明和手续也办好了。王某和金某立即补办了结婚手续,领取了结婚证。为了表示感谢,他们送上了一条香烟,被老杨婉言谢绝了,只手下了他们的喜糖。5月25日,,王某终于在黄湖镇落户。老杨为她感到高兴,特别地打电话给贵州的王所长,表示感谢。11月7日,老杨下乡办事,顺道到王某家看望他们全家,送去了米和油。王某一家感激不尽,本想回赠点土特产,被老杨谢绝。最后金某才请人给派出所负责人写了这封感谢信。
没有丰功伟业,没有可歌可泣的事迹,他像古希腊神话里的“普罗米修斯”,不断牺牲“小我”,无数个春夏秋冬、白天黑夜,重复着单调的工作。以实际行动印证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誓言,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履行着一位普通户籍民警的职责,以乐观的心态克服困难,以微笑的服务助民为乐,为年轻民警树立了模范的榜样,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学习这种脚踏实地、履职尽责的工作作风;学习这种服务群众无小事、真心付出不索求的工作精神,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他曾荣获2012年度杭州市优秀人民警察,三等功,“马天民”式好民警暨首届“十佳爱民标兵民警”,优秀公务员等荣誉。但他总说,老百姓满意才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