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实践转化为理论
每年,整治的几十条河道遍布杭城各个角落,他常常把自己的工作阵营移至一线,成为自己的“作战指挥部”。有时候,一辆三轮车、几块木料板、一叠施工图纸,现场协调会就伴随着挖机的隆隆声开始。
为什么一定要开现场会?是希望所有相关单位一起找问题,发现就马上讨论,共同想办法解决。马西说,“我们做工程的,就应该经常下工地,坐在办公室里翻着图纸,是想不出办法的,更做不了正确的判断。”
光做工程还不够,这么多年的河道整治工作,马西觉得应该要有一套规范性的导则。2011年下半年,马西和同事向领导建议,希望各个区和建设主体在施工过程中都有标准可依。他的思路得到认同后,和同事们整整花了两年时间,最终于出台了市区河道《施工导则》。
如今,这本导则,早已成为河道建设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也成为衡量河道施工质量的“葵花宝典”。用建设者的话来讲,好用极的。
今年,马西和同事们又开始研究一项新课题,他们想通过技术回顾,形成一套完整的指导意见,河道设计上更为细致和统一,适用于今后全市的河道有机更新。
杭州河道整治更是一种文明的传承
2000年来到杭州,2004年起干起了河道整治建设,马西在杭州扎下了跟,对杭州河道的感情更深了。
前段时间,他重新来到了备塘河,老居民们开心地告诉他,小时候才能看到的鱼群如今又回来了,还增加了游步道、亲水平台,不但颜值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也提高了。
马西说,这些年来,通过自己参与河道整治建设,见证了一条条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沿河老百姓满意的笑容,自豪而幸福。
一条河,是城市的记忆;一座桥,是几代人的记忆。明年,杭州的河道综保工程将迎来第十个年头,对今后杭州河道的发展,马西也有着更深的思考。
从生态技术上来说,要结合时下海绵技术的应用。马西介绍,像通过初期雨水治理,雨水经过一系列净化和消毒,可以直接浇洒绿化,罗家斗河就是很好的例子。
马西说,更进一步来说,杭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韵味的城市,很多河道都有着自己的历史故事,记录着城市发展,“河道整治当中应当拾起这些文化碎片,有机更新是人在其中,是一种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