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最多跑一次”从盆景变风景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6-01 06:57:17 星期四   

【改革思考】

“最多跑一次”是政府对服务群众和企业作出的庄严承诺,对部门来说,“最多跑一次”既是工作要求,又是服务标准;对群众和企业来讲,“最多跑一次”既是诉求,也是监督部门服务的依据。

但是,改革不是一蹴而就。针对目前杭州“最多跑一次”改革存在的问题,还是要牢牢抓住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开展工作,从群众和企业办事创业的突出问题入手,向群众感受中的“痛点”和企业办事中的“堵点”开刀,全面梳理权力事项和服务事项。

思考1:“最多跑一次”改革要坚持三大导向

“最多跑一次”改革反映了群众的呼声,是今年省政府的工作重点。它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具体行动,是“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的再深化再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应该始终坚持三大导向。

坚持需求导向,就是企业和百姓急什么、盼什么、缺什么,政府就要着力改什么。坚持问题导向,就是从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切入,坚持换位思考,有效减环节、减流程、减前置、减时间。坚持效果导向,就是要通过改革,让群众办事、企业投资更便利,形成百姓口口相传的口碑,改革的成效最终由老百姓说了算。

思考2: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

“最多跑一次”改革不仅在于窗口设立的多少、权力清单的削减、机构编制的撤并,关键在于信息共享实现程度,信息流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血液”,信息的共享和处理是改革的核心内容。只有在打通“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改革上真正突破,才有可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跨部门体系建设,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等目标。

真正做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必须要有强大的数据库作为后台支撑,大量信息通过互联网在部门之间“跑动”代替群众办事跑腿的方式。要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孤岛”,依托“互联网+政务”,让数据多“跑路”。比如在办理商事登记时,申请人的资料提交后,各部门应即刻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共享,再根据备案、审批要求按需提取,避免申请人相同材料重复提交。

思考3:倒逼流程再造和部门关系重塑

过去,政府部门之间职能划分、流程设计,更多的都是从政府自身供给角度考虑的。“最多跑一次”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倒逼政府的职能定位、部门职责划分、协调机制设计、流程再造等方面,一切以百姓需求为主。这对推动整个行政体制的改革,包括区域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具有更长远、更深刻的意义。

其中,以流程再造为核心,改变政府传统的办事流程,逐步推广“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由受理窗口直接传递到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审批,免除了办事者在不同窗口和部门之间奔波,实际上是政府内部的流程再造和部门之间的关系重塑。只有真正做到流程再造,才能使政府在行政成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质量、公共支出的效率等具有可量化标准方面取得巨大改善,最终达到政府流程的深刻改变。

【专家把脉】

坚持问题导向、人民立场,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著名社会学家、研究员 傅立群

问题导向是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关键指标。新世纪以来,我市历经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提升了机关效能和服务质量。虽然“门难进”“脸难看”有明显改善,但“事难办”依然顽劣。制度壁垒、部门利益、人为藩篱使企业和群众“跑断腿”“磨破嘴”,甚至“一直在路上”事办不成,还“被刁难”“被折腾”。“软钉子”“弹簧门”“玻璃门”降低了行政效能,拉开了党和政府与老百姓的距离。

“最多跑一次”的提法是改革新的表述和新的提升,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让公共服务“触手可及”。“最多跑一次”改革目标明晰:2017年底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覆盖80%左右的行政权力事项,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的要求。这样的改革与创新,能真正让老百姓真实感受和体验“获得感”。

获得感是衡量改革和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获得感不是来自政府的“给予”,更不是“恩赐”,而是来自人民的立场、人民的权利。“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方案落地生根,配套措施协调严密,问责监督步步紧跟,不能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表面粉饰来“忽悠”“糊弄”“漂红”,既要防止碌碌无为、消极怠工的懒政、庸政,也要防止“大跃进式”的政绩冲动和乱政,否则就会失信于民,背离初衷。

3月31日,公布了8069项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

3月20日,公布了第二批共6515项事项清单;

2月27日,公布了第一批共4909项事项清单;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