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于青萍末
发布时间:2018-08-27 15:32:50

博弈:静默中的抗争 新思想与旧观念的“拔河赛”

然而,围绕包产到户的争论并没有平息。当时有人用“一场拔河比赛”概括1979年至1980年初的形势:那一边是千军万马的农民,这一边是守旧干部。

马啸公社也不例外。

首当其冲的是马啸党委书记章文辉受到昌化区委多次批评,被调离马啸公社。

1981年初春,浪广大队正因地制宜地对农林牧副渔工各业实行专业分工,灵活多样地组建专业队、专业组、专业户、专业工的“几定一奖”的生产责任制。而事实上,许多农民觉得承包到组,不能彻底解决组内平均主义,且中央文件也规定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可以搞包产到户。

陈传道记得很清楚,3月2日的早晨,他正准备去田里上工,有人通知他去村口的大礼堂里开会——县里来了工作组,根据相关规定,要求纠正包产到户,恢复到原样。

礼堂里已经坐满了各个生产队的负责人。听明来意,大家一片静默。一群终年在农田里挥汗的农民,在这一片静默里,像捧着烛火一样捧着希望,在改革开放之初的羊肠小道上,努力奔向梦想。

一边是农民如火如荼的干劲儿和期盼,一边是守旧思想的墨守成规,这场对抗注定是激烈的:

“现在大家都吃得饱,生活条件已经明显改善,这难道不好吗?”

“我们不愿意恢复,再那样会饿死的。”

“如果要恢复,浪广的生产你们来管,我不管了!”

张美新索性带了一张《浙江日报》,甩在了工作组的面前。报纸头版刊登了一篇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总结经验,完善和稳定农业生产责任制》,“中央都发文肯定,为什么我们不能这么做?当干部就要为人民考虑!”

工作组就这样被农民“骂”了回去。

对抗的结果是,浪广大队10个生产队中,第十生产队恢复原先的生产模式。与预料的一样,这一年,第十生产队的粮食产量,相比其他生产队足足少了四成。

庆幸的是,同年6月,中共杭州市委召开公社党委书记会议,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会议纪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杜润生同志《关于农村经济政策问题的一些意见》,提出把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纳入工作部署。

闸门已经打开,潮水不断涌进来……大时代中坚强的小人物们,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势不可挡。

升腾:“粮稳而心定” 土地制度改革始终是农村改革的主线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做了讲话:“我国农村改革是从调整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开启的。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改革,在整个农村改革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它始终是农村改革中的一条主线。

1982年1月1日,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向全国公布。它肯定多种形式的责任制,特别是包干到户、包产到户,深受群众欢迎,全国已经普遍化。

198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联产承包15年不变”。

1991年,党的十二届八中全会,强调把家庭承包制“作为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

1993年3月,全国人大正式通过决议,把家庭承包制正式载入我国宪法。

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

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与全国改革开放同步,杭州的改革开放从农村起步、从农村走向城市并不断向纵深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从1979年部分地区农民群众自发行动,到1982年后有序地全面铺开,至1984年基本完成这一重大变革,历时6年。

杭州市农办社会发展处祖先明处长认为,以承包制的方式把土地“还”给农民,灵验性地、一次性地解决了粮食问题,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最具根本性的变革。它把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分开,改变了传统农业的产权结构,同时把农民的权、责、利高度统一起来,最大程度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稳而心定”,让此后的改革从未发生粮食危机。改革开放40年的最大变化从此开始,而广袤农村之后的许多变化就是从“两权分开”派生出来。

而另一个重大的效应是,包产到户让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除了生产的积极性外,还萌生了投资的积极性。农产品产量高、收益多,于是,就有了收购、加工的出现,逐步拉动了整个产业链。

在土地缺乏而观念先进的地带,大量闲散人口开始从土地中“溢出”,在票证经济的禁锢下,开始在城市之外“村村点火、乡乡冒烟”,从事各种非农业生产。这些非常初级的工业作坊,早期被称为社队企业,之后则被称为乡镇企业。这些初创期的民营企业,在制造、流通及金融三大环节对铁桶般的计划经济体系实施了“蚂蚁咬堤”式的侵蚀和破坏。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土地确权制度的推行,再到土地流转的实施,农民从土地中获得的利益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八八战略”实施以来,杭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708元增加到30397元,收入倍差从2.06缩小到1.85,连续三十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乡村振兴的提出,更提振了农民的信心,把饭碗牢牢端在农民自己的手里。

“改革开放的40年,从我小时候一天三顿稀饭,到现在给发养老金,变化简直就是改天换地的。”望着这山上山下葱茏的片片绿色,67岁的叶灿生质朴的笑容里包含了沧桑与满足。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郑晖 制图 王璟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