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创新竞风流
发布时间:2018-10-15 11:35:00

张明光接受记者采访

摄影 徐青青 

吴一鹏接受记者采访

建设“天堂硅谷”

早已成为杭州城市身份铭牌的“天堂硅谷”,28年前,本是原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对杭州高新区的“期许”。

而今,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高新区厚积薄发,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去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088.9亿元,成功加入“千亿俱乐部”;更以13.2%的增速,保持全省各区(县)第一的好成绩;放眼全国,多年来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年度综合排名榜单上,杭州高新区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并被纳入全国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计划序列。

“天堂硅谷”,早已实至名归。

骄人的业绩背后,是一代又一代“高新人”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倾力推进“三次创业”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是他们,敢当探路者,敢做寻路人,做着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是他们,辛勤耕耘,把成果转化和企业的培育作为重要的使命;更是他们,弄潮钱塘,推动着国家级高新区科技大潮一路奔竞向前。

从无到有的第一次创业

说起“天堂硅谷”与杭州高新区的渊源,时任杭州市副市长兼杭州高新区管委会第一任主任的张明光,至今记忆犹新。

“这是市里当时的一个提法,‘天堂’好理解,‘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嘛;‘硅谷’世界有名。”1990年10月,国家科委在北京举办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展览会,当时国务委员宋健等领导同志参观了杭州展区,印象很好。当杭州提及建设“天堂硅谷”的想法时,宋健当即认可,并以此作为对杭州高新区发展的期许。

由此,“天堂硅谷”就成了杭州高新区的一张闪亮名片。

再把时间往前推7个月,1990年春天,省政府批准成立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当时国家科委准备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一批国家级高新区,杭州是科技与经济相对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之一,自然也是国家科委挑选的对象之一。” 张明光坦言,杭州高新区创建初衷很明确,就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筹建高新区,首先是选址。

用今天的眼光看30年前的杭州,“主城区非常小,严格意义上讲,没有发展空间。”张明光分析,上城区、下城区是核心商业区,半山区是重工业区,拱墅区为轻纺工业区,北大桥是化工小区,而文教区,大专院校云集,科技资源丰富,有人才和梦想,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科技支撑和基础。

如同“螺蛳壳里做道场”一般,杭州在建城区内,莫干山路以西、天目山路以北、余杭塘河以南、莲花港以东的古荡—西溪地区画了一个圈,面积有11.44平方公里,就是它了——当时高新区管委会位置在文三路199号,“那时候的城西有农田有水荡,景色还是不错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短短一年,高新区便拿到了第一个国家级荣誉——1991年春天,国务院12号文件批准杭州高新区在内的全国27个开发区为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并给予相应优惠政策。“要知道这是国家级荣誉,金字招牌。”

从无到有的第一次创业,也让高新区成为众多企业梦开始的地方——

1999年8月27日,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在东方通信问世;益乐村里一家叫UT斯达康的企业,曾一度在终端销售市场上占据70%以上的份额;当东方通信和UT斯达康“攻城略地”的时候,几百米开外的地方,文一西路湖畔花园,马云和他的“十八罗汉”正在思考、摸索,并实践着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记者 孙钥 孟娇 高新区(滨江)报道组 余小平 视频/刘乃武 王翔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