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安蓓、陈炜伟、刘红霞、张非非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题: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从区域协调发展看奋进中国的发展新空间
新华社记者安蓓、陈炜伟、刘红霞、张非非
这是一盘着眼全局、纵横联动东西南北、统筹联通国内国外的发展大棋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空间结构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全面提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改革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城乡融合发展。”全国两会上,区域协调发展再一次成为瞩目的焦点。
区域协调发展新画卷徐徐铺展
3月5日上午8时许,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如约开启。
“雄安新区即将转入大规模实质性开工建设阶段”“相信粤港澳深化合作,一定能打造出国际一流湾区”“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三地一定能够实现共赢”……面对中外记者,一位位代表侃侃而谈。春天的盛会,传来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进展。
聚焦区域发展格局,政府工作报告作出精准安排——
“制定西部开发开放新的政策措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补齐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精心谋划、扎实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在中华大地日益清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更加均衡、更高层次迈进。
这是增强区域发展协同性、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重要路径——
从空中俯视神州大地,长江如同一条美丽的丝带,串联起西部边陲到东海之滨10余个省份。同饮一江水,经济发展水平却天差地别。
位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长江上游省份贵州的3倍多。长江中上游还有三峡库区、中部蓄滞洪区和7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这就是当下中国发展的真实写照。
区域问题直接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和整体竞争力,世界各国对区域战略和区域政策都给予高度重视。上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现实,我国逐步形成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总体战略,区域发展战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国“一盘棋”,以深化区域协调发展经略发展大格局:
共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不断推进,东西南北纵横联动新格局逐步呈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蓄势发力,多个发展极齐头并进,区域协调发展规模效应更加凸显。
“立足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通过重大国家战略,将不同区域板块和横跨东中西、连接南北方、沟通国内外的重要轴带相结合,推动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协同性不断增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说。
这是拓展发展空间、挖掘发展潜力的内在要求——
从北京市中心向西北方向出发,驱车100多公里,就进入河北张家口境内。这座紧邻北京的城市,所辖区县被列入国家级贫困县的,占比一度超过六成。
如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筹办冬奥会的“东风”下,曾经的“塞外山城”正在打造国家冰雪运动装备生产基地,迎来转型发展新机遇。
如同水流,落差越大,势能越强。城乡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是挑战,更是潜力所在。
加快高速铁路网、通信网等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补齐发展短板,拉动有效投资,我国区域空间互联互通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相得益彰、融合发展,一个大国的现代化进程正被深刻塑造;
海洋经济迅猛发展,蓝色经济空间不断拓展,海陆统筹打造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将区域、城乡、陆海等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区域纳入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规划、整体部署,推动区域互动、城乡联动、陆海统筹,对于优化空间结构、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具有重大意义。”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
这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
推动长三角营商环境一体化、加快建立长三角产业发展基金、协同推动长三角养老产业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加快要素流动、推动形成创新和产业协同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成为来自长三角的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如何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互补?
如何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提高资源空间配置效率?
如何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让各地区群众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
如何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平衡?
破解难题,实现各区域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既是当下区域协调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