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阿概况   地理区位   前沿动态    杭网追踪 援建成果    援建故事   阿克苏特产  阿克苏风光
 
您现在的位置: 杭州网>>援建阿克苏 杭州在行动>>
【写在援疆离别时】毛建和:不忘初心的选择,不辱使命的誓言
2018-05-15 10:55:00杭州网

毛建和,男,1976年生,杭州市江干区采荷二小援疆教师,阿克苏市第二小学副校长。援疆期间,带领团队为受援校量身定制“品文化”“品乐课程”“品学课堂”顶层设计,策划实施“智慧+”空中丝路课堂15场次。获评省援疆指挥部评选的2017年度“四比四创”活动创新奖。

一段缘,来“援疆”

援疆,是我不忘初心的选择!

援疆,是我不辱使命的誓言!

2017年3月4日,我在“见真”个人微信公众号里推出首篇札记《缘疆,援疆,圆疆》,开篇就是前面这两句话。离别之际,最想说的还是这两句话。

我与援疆充满机缘巧合——我的名字中有“和”,前任援疆教师毛水和姓名中也有“和”;我的派出单位采荷二小文化核心是“和”,受援单位阿克苏二小校训中也有“和”。于是,我将3D打印的红色篆体“和”字挂在钥匙扣上随身携带、形影不离,时刻提醒自己传承弘扬“和”文化、同心共建“和”家园。

我制定了“三和三最”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路径:“和谐精进,做最好的自己;和而不同,创最好的团队;和衷共济,办最好的学校”。一年半来,我与阿克苏二小全校教师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每当工作中遇到文化差异、理念冲突、机制障碍、经费制约,我叮嘱自己要牢记组织的关怀、前方的期盼、后方的厚望,要带着感恩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去看待周边世界,努力去发现受援单位和各位老师身上的闪光点和正能量,记录它,放大它,辐射它,我发现再大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500个闪亮的日子转瞬即逝。离别之际,陈彩霞副校长写了这样一首诗赠予我:

我们身边的春风“和”气

和气就像拂面的春风,遇上柔柔的风

山会绿,冰会融

我们身边的春风和气

500多天的援疆岁月

真正见证了“舍家报国,倾情援疆”

无数次的披星戴月,为学校付出

在您的身上,不仅是教师的无私

更有援疆的大爱

民族团结求和谐,真心付出

教育提升求和润,精心实践

人才培养求和美,全心成就

团队建设求和洽,诚心助力

以和为贵,和衷共济

您的心里有光,必生和气

有和气,必有愉色

有愉色,必有辉煌

感谢您,让学校享受春风和气

读着诗,心中激荡的是500个日子积淀而成的感慨万千:感恩祖国,感恩时代,感恩生活,感恩身边的人!

一个家,在“援疆”

一人援疆,全家援疆。

这是所有援疆干部人才的真实写照。

我的父辈身体都不大好,我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这一年半正是儿子从幼儿园到一年级学业奠基的关键期,是最需要父性教育的黄金期。2016年12月,组织上准备将援疆任务托付于我的时候,我征求妻子意见,她干脆地说:“去吧,完成你的心愿。”援疆期间,她经常勉励我多作贡献、好好工作,当我取得一点成绩时,她热情地表达自豪、给予点赞。为了解除我的后顾之忧,娇小、体弱的她一人扛下了家母照顾、家庭教育、家务操持等所有重担。儿子升入一年级后,为更好地做好孩子的来往接送和习惯培养,她辞去了工作,一心扑在了儿子的教育引导上。

暑假未休满,我因工作需要提前5天入疆,没等到预定搬家的日子,妻子独自承担起了搬家的任务,累得直不起腰来。寒假到来时,我又因工作需要延迟5天回家,错过了多个弥补父爱的机会,妻子默默支持,没有怨言。一年半来,孩子的成长、老人的身体不可能一帆风顺,妻子常会焦虑、会失眠、会有扛不住的时候,而我无法为她分忧,她总是独自面对困难,独自流过不少委屈的泪,她始终坚持着一天天地挺过来了。

今年寒假久别重逢之际,看到父母、岳母日益苍老的面庞,看到妻子疲惫失神的眼睛,我的心里极其难受。年幼已知愁滋味的儿子对我说:“爸爸,你睡着的时候,我在你脸上偷偷亲了一下……爸爸,你离开这么久了,你还是这么好……爸爸,你离开这么久了,是不是都快忘记我了……爸爸,你离开了这么久了,当我睡着的时候,妈妈还要做好多好多家务,劳苦……” 离别时,小小孩童似乎也懂得了隐忍,隐忍中多了些忧郁,少了些欢乐。重逢时,看着孩子的释放与纵情,内心的酸楚、愧疚阵阵泛起,止不住的泪水奔涌而下…… 

然而,在31位杭州援友中,我的经历再平淡不过了,我们援疆人哪个不曾经受这样的情感折磨呢?舍家报国、倾情援疆是我们共同的使命,背井离乡、远赴万里是我们共同的选择,援疆楼里我们同吃同住、同喜同悲,援疆岁月我们情同手足、相濡以沫。我们因共同的孤独、共同的思念,组建了一个共同的“家”。

未经历离别的煎熬怎懂得重逢的可贵?这段宝贵的援疆岁月为我们平凡的生命吹沙见金,还原出崇高的价值:先有国,后有家;舍小家,顾大家,人生因此有了更宽广的格局、更厚重的底蕴。

一滴水,为“援疆”

作为第九批杭州援疆教师中唯一的义务教育段教师,我深感一个人的光芒极其微弱,一个人的力量极其微薄,一个人的影响极其微小。这是我孤身一人来到拥有5060多名学生、265位教师的全疆最大“航母级”学校阿克苏市第二小学时,心中最强烈的感受。

然而,我也相信一滴水再小,都能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粒沙再小,都能蓄藏宇宙的能量。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一个人撬动一个领域的援疆支点在哪里呢?一年半来,我一直在苦苦求索。我自认为人力、物力、财力都不具备资源,智力、能力、魅力都不出类拔萃,唯有自身努力、奋力、竭力,才能让受援单位觉得得力,才能让身边同事觉得给力。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我想,精神援疆、理念援疆、榜样援疆,应该是最好的支点。我决心甘当“自己要做,自找麻烦,自求于人”的操盘手、“从我做起,向我看齐,以我为荣”的领头雁、“先说干后,边说边干,干好说好”的传教士,我开设“幸福教育援疆讲坛”“三分钟管理微讲座”“‘钱塘潮声’思享会”,面向从学校到全市各层面、各群体、各领域的义务教育段教师开设大型讲座、专题报告、小微分享120余场次,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和带动阿克苏市教育同仁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教育理念。

我要求自己以德为先讲修身、以严为要讲自律、以勤为范讲拼搏,我约束自己推己及人去理解、克己助人去合作、舍己为人去奉献。我希望我的阿克苏同事们能从我的身上感受到“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领略到“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品质。如此这般,用点点滴滴细节言行润泽人心。

学校教研室主任翟新林在写给我的文章里提到了这么一个细节:“记得前阵子与侄女聊天时听到,孩子们对你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说班里有一部分孩子不论谁的课都在捣乱,作业也耍赖,唯独上思品课,同学们是盼着上品德课,愿意做品德作业,惩罚是无怨无悔。当时我就纳闷了,毛校长施了什么魔法让这帮娃这样敬佩你!”我的答案很简单:用心以待。援疆期间,我顶岗兼任两个班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尽管这并非我的工作重点,我依然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用心呵护每一个孩子。

回顾盘点援疆路,我发现许多最初的美好心愿、美丽憧憬、美妙设想越来越多地成为现实,一个个“大道理”正变成一道道“小风景”,在校园,在团队,在身边,在内心。我相信,我的徒弟,我的同事,我的学生已经明白:我不仅讲“大道理”,而且信“大道理”、行“大道理”、立“大道理”。

一滴水汇入大海的时候,水滴看似消失了,其实已成为大海的一部分。一滴水融入大海,水滴感受到的是大海的广博胸怀,大海的磅礴气势,大海的壮怀激荡;大海感受到的是水滴的轻盈灵动,水滴的纯净透明,水滴的宁静温婉。

一群人,共“援疆”

“自2017年2月22日,我们学校的援疆教师毛建和来到阿克苏二小,就注定了两校之间一衣带水的关系。这一年多来,两地二小结为姊妹学校,各种资源源源不断从采荷二小发往阿克苏,通过毛建和转发给各条线、各部门的老师们。这一年多来,我们共接受了24位阿克苏二小的管理和教学骨干到采二参观考察、跟岗研修……”4月25日,在阿克苏二小召开的党建共建合作项目师德师风“空中丝路课堂”专项经费捐赠仪式上,采荷二小常务副校长高琦这样说。

是的,一人援疆,全校援疆。一年半来,在采荷二小俞晴校长率先垂范下,从大后方我亲爱的同事们,到我原先任教的502班学生们、家长们都与我一道,结成了“统一战线”。

是的,一人援疆,全区援疆。一年半来,在江干区教育局的支持下,江干区教育局发展研究院和江干区各中小学校都与我组建成了“兄弟连”。

是的,一人援疆,全城援疆。一年半来,在“杭州援疆”品牌的感召下,机关、学校、作协、媒体、企业、出版社通过“多浪公益”等平台汇聚爱心,为南疆带来了一场场“及时雨”。

难忘,“江干名校长大咖团”特地来阿援疆送培,举办活动10余场次,捐资助学15万元,培训惠及南疆学校书记、校长及管理、教学骨干1400人次以上。

难忘,“王妈妈三人团”从乌鲁木齐绕道阿克苏,让阿克苏和兵团师生们见识了基于IPAD的全国特等奖“智慧课堂”,现场培训指导教师近500名,通过直播惠及1300余名阿克苏教师。

难忘,江干区6校学生与阿克苏二小维吾尔族孩子开展“飞鸽传书万里情,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1379封书信使得万里情缘一线牵,至今佳话传耳边。

难忘,浙江大学出版社、杭州《西湖》杂志社、杨洋浙江后援团等团队充满情怀,为阿克苏师生送来精品图书1000余册,为文学社发表作品近50篇,杭阿两地文学交流平台横空出世。

难忘,麦獭教育、阔地教育、佳淼科技等企业轮番提供公益援助,全线贯通“智慧+”空中丝路课堂,保障活动15场次,实现阿克苏、杭州、香港三地孩子同上一节课,让杭阿两地资源对接走向零距离、常态化、高效益!

难忘,浙江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音乐、体育等学科众多专家、校长、名师,总是有求必应、招之即来,赋予我“呼风唤雨”般的本事。若要列一份名单,那将会很长很长,长如从杭州到阿克苏,用脚丈量的距离……

一齐拼,敬“援疆

怎样使援疆力量和本土力量形成合力?怎样让杭派教育与南疆教育交融创生?这是我始终在思考的问题。我力图作出的回答是:当好首席,带出一支富有幸福感的团队。

作为援疆副校长,我想最大的价值除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外,还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我全身心地融入学校支部班子、行政班子,赢得书记、校长的信任和支持,与本校校级干部一道被评为“好班子”。我带领阿克苏本地的老师们打造优秀团队,从学校教研室团队、名师工作室团队、校园文化与课程建设核心团队、中层干部和全体教师团队到集团城乡学校“语言教学研究中心”团队,我在自己的分管领域独当一面,为其他分管副校长及全校教师做好表率。为了留下带不走的队伍,我力求用宏伟的目标鼓舞人、用创新项目锤炼人、用匠心细节改变人;为了留下可复制的创新,我一边引领团队一边梳理总结,形成了“我们的工作标准”“我们的价值追求”“我们的团队文化”。

一年半来,我带领着一个个团队取得了多项在阿克苏二小111年办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开创性成果。我们研制了“彰显百年名校基因,提升幸福校园内涵,打造小学教育旗舰”的学校发展目标,如今它已成为大家的自觉追求;我们提出了“挚爱,精进,创造”的教师精神,如今它已被大家普遍认同;我们明确了“走向卓越”的前进方向,如今它已成为大家的奋进标杆;我们为学校量身定制了“品”文化顶层设计、“品乐课程”建设规划、“品学课堂”基本框架,如今它们已被大家珍视为可纳入学校中长期规划体系的援疆成果……每当听到人们称赞“毛校长带的团队是最棒的团队”,我内心总是充盈着满满的自豪感,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提起我,“天山语思”工作室主持人曾兰兰这样写道:“他不仅影响了我,还影响着学校所有的老师,他最大的心愿是为二校培养出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实际上,携手拼搏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南疆数韵”工作室主持人李祖婵曾写下这样一段话:“敬佩不是我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接触中,慢慢地不由自主地心生的。他这样的人值得我从心里去敬佩,去尊重。不仅仅是他有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他身上我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让我从心里愿意去改变自己,从思想上愿意去接纳一些与我自身格格不入的东西。”

2018年4月,趁着“钱塘之春”教育高峰论坛举办之机,我们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O2O”模式深度对接“杭派教育·江干范式”,不仅输送阿克苏二小骨干赴杭培训、导入杭派教育优质资源进阿送培,还为学校和教师开辟了赴杭展示成功形象的宽广平台,分别安排徐晓月书记代表学校展示了“品乐课程”规划、崔迎春老师代表学校展示了“品学课堂”课例,让阿克苏二小闪亮杭州、走向全国,掀起了一年半援疆工作的高潮。筹备之路上,多少个废寝忘食的日子,多少个披星戴月的早晚,多少回夜以继日的奋战,多少次双休无休的坚持!有一个周六,阿克苏二小副校长陈彩霞、杭阿共建青蓝工程小学数学工作室主持人崔迎春一起加班制作“品乐课程”展示PPT直到夜里11点多,她们遇到了瓶颈需要迫切解决,可指挥部纪律要求我们夜里不得外出,于是她们带上资料和设备来到地区宾馆大院,我们就围着露天的一张小石桌讨论交流,我逐一解答疑难问题,详细提供解决方案,当把她们送走的时候已经是次日凌晨3点多钟,回到宿舍,我又连夜修改完成了汇报文稿。那一夜,皓月当空,泄玉流光,我陶醉于一种倾情付出、全力以赴之后的岁月静好、幸福祥和之中。

回首时间轴上足迹深深的援疆历程,团队成员们满怀深情地抒写道:“一衣带水,引领交融,我们信心百倍;一路走来,各种拼搏,我们收获满满;一心向前,八方支援,我们感恩有您!”

一辈子,悟“援疆”

援疆生涯所给予我的人生体验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坚持用一支笔和一部相机为这留痕,形成一个宝库。为此,我专门开通了3T容量的百度网盘,如今已存放了710G的资源。

我在“见真”个人公众号上陆续推送了11篇文章,在“杭州援疆”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33篇信息稿。此外,我还通过“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在线”手机网“杭州组工”“杭州教育发布”“阿克苏零距离”“江干E教育”等发布图文报道10余篇次,大力弘扬杭州援疆正能量。我希望通过我手中的笔把这一年半的每一点时光、每一个瞬间永久珍藏!

我发现,援疆经历的每一点滴都会牵扯出我的过往经历,好像要趁着这一年半,把所有的体验都回放一遍,盘点一下,晒一晒。于是,我有意让自己置身于历史、现实和未来相交织的状态下,一步步走向援疆之路的终点。回顾过往,我常常将人生经历中某些刻骨铭心的、联结未来的事件与阿克苏老师们进行分享,《七颗钻石,助你和教师职业谈一场旷日持久的恋爱》《1994,我的乡村教育故事》《学校文化品牌创建“十知道”》《核心素养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路径》《建好工作室,打造教育生命共同体》《本真教育》等等原创性专题讲座,都从自我的教育人生出发,萃取案例、孕育感悟,激起了广泛共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18是援疆奋进年,3月份参加完省指组织的集中培训后,我深感时不我待,必须倍加珍惜。于是,我自设“精彩援疆路,奋进100天”朋友圈打卡行动,每天写下2000字,记录冲刺期和收尾期的心灵洗礼和精神启悟。至今已经坚持了59天,写下了10余万字的札记。一路坚持下来,这项行动赢得了前后方亲友的密切关注和鼓励,受援学校徐晓月书记、丁涛校长坚持天天阅读、及时点赞。这样的坚持,展示交流了工作动态,点赞弘扬了身边的好人好事,锻炼磨砺了自己的意志品格,更好地推进手头的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尤为重要的是,为这段不可复得的岁月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存储。

援疆岁月啊,请流逝得慢一点儿。您给予我的丰厚财富,值得我用一辈子去久久重温、细细反刍,促使我在源源不断的思想启迪中更清醒地认识自己与世界,更深入地认识现实与未来。

临别之际,喀拉塔勒镇阿勒迪尔小学校长朱金勇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人生有数位老师,但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却是影响我们成长和进步的,在精神和思想上给予我们导向的人,毛校长您绝对是我人生中这样的人。”回想起阿克苏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教育工委书记王云凤,每每见到我,她总是热情洋溢地主动和我握手,并朗声向旁人介绍:“这是援疆教师毛建和,为了学校品牌发展,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我知道,真诚的鼓励中蕴含着殷切的期望。我不敢说我的援疆生涯取得了多少丰硕的成果,我只能说我所有的努力仅仅是“滴水之功”,我只敢保证:

援疆,是我不忘初心的选择!我始终在坚持这个选择。

援疆,是我不辱使命的誓言!我始终在践行这个誓言。

感谢我的前方战友,您的信任和期待始终是我实现价值的不竭动力!

感谢我的后方亲友,您的凝望和关怀始终是我拼搏奋进的精神慰藉!

感谢我的领导同事,您的支持和援助始终是我自强不息的能量源泉!

我有一个梦想——杭州、阿克苏两地,祖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只有差异,没有差距,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了这个梦想,我愿将个体生命汇入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和”家园之中,去追求和享受那无比幸福的,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互联共通的高峰体验!

人物面对面

【问题1】记得进疆之初大家自我介绍时,您解释名字中的"和"有团结、融入之意。现在经过一年半的援疆之路,能再谈一谈您对"和"的理解吗?

这一年半来,我的援疆工作始终不曾离开这个“和”字。“和”文化给我的援疆工作带来无穷无尽的启发。反过来,援疆工作也使我不断加深和丰富对“和”文化的认识。2017年7月5日,我应援疆指挥部安排在“周三夜学”时段向援友们分享工作体会,2018年2月4日我应采荷二小安排在集团行政干部“东学会”上分享援疆体悟,都用了同一个题目《同心共建“和”家园》。

讲“和”不是提倡当好好先生,不是追求浅层次的“一团和气”,而是要构建一个“团结——批评——团结”的螺旋,营造一个对立统一、滚动发展的系统。要实现同心共建“和”家园的目的,首先要追求“和衷共济”。援疆工作始终要将新疆工作总目标、将“民族团结一家亲”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到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突破杭阿两地的距离障碍、理念冲突、政策区别、文化差异等等,寻求大家共同的心愿、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追求,探索前方需求、后方资源和自身优势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实现凝心聚力,使援疆力量与本土力量水乳交融、形成合力。

其次要追求“和而不同”。论语中有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援疆工作肩负着党和国家的重托,肩负着助力边疆脱贫攻坚奔小康的神圣使命。我们援疆教师应该致力于受援地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提升、致力于受援地教育教学内涵与质量提升、致力于受援校治理现代化体系与水平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信念、坚持目标、坚持愿景、坚持先进性,既要深入一线又不能被一线现状所同化。在长期的援疆工作中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考验定力的。

再次要追求“精进致和”。正像前文中有当地老师提到的,一开始有人会觉得自己的理念和我们援疆教师倡导的“杭派教育”理念格格不入,怎么能带动大家向更加美好的方向加快发展呢?这就需要引领带动当地教师一起坚持“君子自强不息”。援疆期间,我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拟写过“自律八条”:着力提升“无需提醒的自觉”,彰显最佳个体的素养;努力实现“无需监督的执行”,彰显主动作为的态度;竭力兑现“无需忧虑的承诺”,彰显相互支撑的信任;极力体现“无需辩解的反思”,彰显舍我其谁的担当;齐力达成“无需协调的团结”,彰显畅通无阻的凝聚;协力促成“无需等待的行动”,彰显惜时如金的实干;尽力追寻“无需鞭策的精进”,彰显系统审慎的严谨;勠力推进“无需奖励的超越”,彰显精神升华的境界。我把这个当作自我要求,同时也用以激励我所带领的团队。现在,整个团队昂扬奋进、拼搏进取,为了“走向卓越”大家工作很累很辛苦,但依然感觉很幸福。这就是“精进致和”产生的效果。

感谢这段生命中的援疆岁月,让我对生命之“和”感悟了很多:

镶嵌在我姓名中与生俱来的这个“和”字是生身父母赋予的,从小教育我“家和万事兴”;

镌刻在采荷二小广场地面的“和”是派出单位赋予的,引领培养我学会了打造一支和气、正气、大气的团队;

书写在杭阿两地万里长空中无形的“和”字是援疆岁月赋予的,启发引导我要把个体生命纳入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祖国繁荣昌盛和伟大复兴的“和”家园之中!

【问题2】您在援疆期间发表了许多文学作品,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请您能简要谈一下自己的创作经验以及创作灵感来源。

其实谈不上“创作”和“作品”,实际上更多的是“记录”和“随想”,因此真的谈不上经验,只能分享一点我的练笔经历和做法。首先我觉得要对援疆工作心怀感恩与珍惜之情。援疆是人生中几乎不可复得的宝贵经历,值得进行永恒的记忆存储,然后用一辈子去品悟,因此我就特别珍惜整个历程和每一个脚印。拥有这份认识和情感是驱动写作的动力源泉。

其次,我聚焦“援疆”这个专题,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奉为座右铭,认真阅读了指挥部统一下发的“新疆三史”、《援疆干部人才读本》还有以第八批浙江援疆工作为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万里长歌》,此外我还通过借阅、购买等渠道阅读了《援疆足迹2014》《援疆干部讲述新疆故事》等专著和《援疆兄弟》《援疆干部》等长篇小说,这些阅读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能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内始终保持一种激情状态和新鲜状态。有了阅读的间接经验,还需要有深入实践的直接体验。在日常的援疆工作之中,除了保持一颗敏锐的心去观察和体悟之外,我几乎相机、手机不离手,以照片、录音、视频等方式随手记录,将点点滴滴有意思有味道的瞬间存储下来,在一个人的时候回放和反刍细节,这个过程中常常会有许多发现和感悟产生。

第三,就是坚持记录。用笔记录援疆经历和感悟,这其实是大多数援疆干部人才共有的心愿,但我们一般都很难坚持。毕竟我们不是专业搞写作的,平时工作又很繁忙。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去年刚进疆的时候,我坚持天天写日记,坚持了一个月之后,就越写越稀拉,到去年下半年的时候,我发现除了完成指挥部规定的任务,几乎没再自己动笔写点什么。寒假回家的时候,我的许多领导、师傅、同事和亲友和我聊天之中,几乎都众口一词地鼓励我要动笔把这些经历写下来,为日后积淀精神财富。当参加完“2018援疆奋进年”培训之后,我掐指一算,援疆岁月的500个日子只剩100多个了,这时我觉得不能再让这些日记毫无痕迹地一天天溜走,于是想到采用每天写作发朋友圈打卡的方式,利用亲友的关注、舆论的压力来逼迫自己对抗惰性、学会坚持,不知不觉已坚持了60天。在坚持的过程中我已经切实品尝到了“实惠”,我发现这一举措给予我的收获已经超越了写作本身,让我享受到了激励自我、带动团队、梳理工作、促进深思、感恩致谢、留痕备忘等多重功效,使得“读—思—行—写”形成了一个闭环,实现了良性循环和滚动发展。  

【问题3】您在阿克苏第二小学担任副校长,有机会接触更多阿克苏的教师和学生家长。在向他们推介杭派教育理念时,有哪些事情较为难忘?

阿克苏二小是集团师生总人数达到8300多名的航母级学校,拿王常委的话来说,这样的规模是全疆范围的唯一。这让我有机会深入一线接触到阿克苏教育系统内部相关的各种群体。印象深刻的事情非常多,这里从教师和家长角度各讲一件。

作为义务教育段唯一的杭州援疆教师,我牢记指挥部领导的叮嘱,不仅要在受援校这一“点”上着力,也要在阿克苏市这一“面”上辐射。所以,在做组团式援疆和“智慧+”空中丝路课堂这两个指挥部教育援疆重点项目的时候,我都会根据内容、主题面向全市精准选取适合参加的群体,通过邀请大家进入阿克苏二小现场参与和通过麦獭教育云课堂网络直播两种方式进行辐射,力图使全市城乡义务教育段学校和教师共享杭州教育援疆的福利。我所能做的仅仅是杯水车薪,最令我难忘的是阿克苏老师们的求知若渴。4月3日,我受邀准备赶赴阿克苏市第四中学为该校100多位文科组教师做专题培训。当天我极其繁忙,因为第二天就有安排阿克苏二小徐晓月书记在杭展示“品乐课程”体系的任务,同时要将这场阿克苏教育在杭精彩亮相的活动通过“智慧+”空中丝路课堂直播回阿克苏与全市学校书记、校长共享。那天中午,匆匆做好讲座准备工作离开宿舍时,已经比预定的时间迟到了几分钟,当我跑步下楼时,四中老师派来的车子和陪同的老师已经在援疆楼外等候多时。我向陪同的那位女教师表示歉意,她笑呵呵地看着我,一个劲儿地说“没关系、没关系”,她的眼神告诉我,她是真诚的。那天下午的讲座,从16:20持续到18:20,我其实没有任何中学教学的经历,一名小学教师给初中教师做教研、复习等讲座可以说“纯属业余”。但是全场教师鸦雀无声,听得十分专注,学校书记方燕坐在最后一排一步也没有离开会场。那位女教师就坐在第一排,自始至终眼睛睁得大大的,很亮。

4月14日,我带领阿克苏二小教研室、工作室团队举办的首届“品学课堂”节对外开放,那天是星期六,可是来自阿克苏地区的18所兄弟学校的150人自发自愿前来参加。那天的活动从早上10:00开始持续进行,轮到我作总结评点时针已经超过了14:40,而阿克苏的午餐时间一般在14:00左右。活动体现了南疆教育领域的“五个首创”,我颇为激动,分享了追寻“理想课堂”的四点感悟,等我讲完,已超过15:10,我关注到全场绝大多数教师依然安静而专注地倾听着,阿克苏市四中教研室团队坐在第一排,其中就有那位女教师,眼睛睁得大大的,很亮。这种目光让我想起了我看到的很多阿克苏老师的同样的目光。因为“智慧+”空中丝路课堂需要杭阿两地同步举行,有很多时候,阿克苏市的老师们需要克服时差,按照“杭州作息”来变更自己的生物钟。我记得天刚蒙蒙亮,阿克苏老师们走进课堂时那满怀期待的目光;我记得杭州专家讲到精彩处,阿克苏老师忍俊不禁时那熠熠生辉的目光;我记得连续坐了四个小时不曾休息,阿克苏老师专注倾听时那宁静祥和的目光;我记得午休无休、中饭延迟2个小时,阿克苏老师安然不动时那富有神采的目光……

另一件事是关于家长的。因为同在一位援疆记者建的群里,有位阿克苏二小的家长加我为微信好友。有一天,我在分享杭州学校学生活动的朋友圈手记下看到了她的留言:要是我们的孩子也能参加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该有多好!我读出了家长的期盼,就在行政例会上结合“三分钟管理微课堂”将家长的心声传递给所有的与会干部。11月15日,在我带领团队策划筹备的“课改开放日”活动中,她也在现场,找到我作自我介绍,就这样我认识了现实中的她。那天,她仔细观摩了学生学业成果的静态展、动态展,然后与其他家长一道集中在报告厅,非常认真地听了我作的短报告《杭派教育课改风向标》。她听完后,给我发来了微信:毛校长,您讲得特别好,给我的启发很大。在家长们的激励下,我与阿克苏二小的班子一道,指导帮助“多浪魅力”工作室主持人康晶晶开出了80多个社团,实现“人人有社团”。此后,每当我在上班途中遇到那位家长,她都会特意把车子停下来,把车窗摇下来,向我问个好,投一个致意的目光。

两个故事中无论是老师的目光、家长的目光,传递出的都是同一种信号:对优质教育和理想教育的渴望和追求,为此,他们是如此拼搏、如此虔诚,使我深深为之感动。我有一个梦想——杭阿两地只有差异,没有差距,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互联网+”的神奇魅力、阿克苏教师与家长的期盼与愿力让我相信,这个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来源:杭州援疆    作者:毛建和    编辑:实习编辑 王玥云    
 
援阿概况

2010年6月,杭州市援疆指挥部作为“全国第一批,全省第一个”率先进驻新疆阿克苏市开展援建工作。

依据部署,援建共10年,目标到2020年,帮助阿克苏市实现小康。[详细]

援阿规划
  杭州援建阿克苏,大致分为项目援助、智力援助、产业援助三个方面。项目援助主要是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智力援助方面,杭州将通过人才的培养,保证其长久的发展。产业援助方面,杭州通过吸引浙商投资办厂等方式,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详细]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编辑:林尧   陈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