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琤,博士、副教授,现任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师教育学院教师。2017年作为杭州市第九批援疆教师赴新疆阿克苏支教,担任杭州师范大学附属阿克苏市高级中学副校长。援疆期间获阿克苏市优秀共产党员、第九批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阿克苏地区优秀援疆人才等称号,指导当地教研团队获多项国家级、省市级奖项。先后获“杭州市优秀教师”、“杭州市教育局系统优秀教师”、“杭州市教育劳模”等荣誉称号。 每到深夜,骆琤总爱望向窗外,看看星空,回想起她在新疆阿克苏的那段时光…… 时间回到2017年,骆琤作为杭州市第九批援疆教师赴新疆阿克苏支教,担任杭州师范大学附属阿克苏市高级中学副校长。 走进这所陌生的学校,当地人对杭州师范大学附属阿克苏市高级中学的一个称呼,让骆琤内心一震。 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骆琤 家长说他们当地人都不喊阿高,喊杭高,我问为什么,他们就说因为这所学校是杭州援建的,在他们心目中就是杭高。 骆琤(右三) 简简单单一个称呼,寄托了阿克苏当地人民对杭州教育理念的期待和信任,也让骆琤心中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援疆最初,为了了解老师们的需要,骆琤听了各类科目总计一百六十多节课,有时还亲自示范。 骆琤说,自己的优势在于对学科教学的研究以及对教师的培训,援疆期间,她还特意设计一本教学秘籍——《初任教师专业成长指南》,从小细节到大架构,针对当地教师们的教学困惑,给出指导意见。 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骆琤 我有两个徒弟,一个现在是学校的教研室的主任,负责全校老师的专业的培训,还有一个已经在另一所高中担任副校长了,所以说老师我们这样带出来之后,他不光光是自己成长,这些骨干老师也成了我们在当地留下的一个财富,他可以继续去带他的徒弟。 同时,为了激发当地教师的教学潜能,骆琤和教研团队一起花时间,一节课一节课地听,一个词一个词地抠,有时为了推敲一个环节,整个教研团队都通宵达旦,推翻,重建,不断重复,结束时又充满收获。骆琤说,自己最爱新疆的星空,那是最美的星空,承载着边疆这群教师的温暖回忆,见证着阿克苏教育的美好发展。 援疆之行,一去就是一年半,对于骆琤来说,做出这个决定,也需要极大的勇气。 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骆琤 那个时候我女儿是小学一年级,8岁,当时她知道我要去新疆,也没有大哭大闹说不让我走,她就是在那边默默流眼泪,我当时特别受不了。后来有一天她突然之间好像有点醒悟一样的,她就跟我说了一句话,她说妈妈,你走吧,你去帮助那些哥哥姐姐让他们学得更好。 说到这里,骆琤没有忍住眼泪,女儿的突然懂事是她援疆的定心丸,也是她的西行的动力,骆琤告诉自己,女儿的嘱托一定要好好完成! 在新疆的白昼星夜里,骆琤指导的学科团队和教师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获得国家级教学和指导奖项3个,地区级教学奖项2个,市级教学奖项5个……一系列的荣誉,让老师们提振了信心。 为了使两地沟通常态化,依靠杭州大后方的支持,以及前人的平台铺设,空中丝路课堂也在第九批援疆老师的努力下建设了起来。借助空中丝路课堂,阿克苏当地老师和学生可以实时看到杭州老师上课场景,就好像空中丝绸之路一般,让教育的智慧瞬间联系起来。 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骆琤 我每次在他们空中课堂我都陪在边上一起听,我就可以看到那些老师眼神非常专注,就好像一个口渴的人,喝到了一杯非常甜美的一个泉水。我可以很自豪地讲,我们阿克苏市的所有高中的高考学科骨干教师都走进过我们空中教室,都是我们空中课堂的受益者。 一年半的时间,500多个日日夜夜,骆琤早已把新疆的那些老师们孩子们当成自己家人,家人的改变、成长,她参与着,见证着,即便离开阿克苏,属于她的那个星空,属于援疆人的温暖回忆,也会一直在那里。窗外星空璀璨,即将迎接的是美好的日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