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期带团队拿了五十多个奖 杭州日报讯 几个月后,杭州援疆教师陈国民将在新疆阿克苏市迎来自己40岁的生日。四十不惑,陈国民在回答“援疆为什么”“在疆做什么”“为疆留什么”三个问题时,能感受到他满腔的热忱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陈国民曾是个“学霸”,当年报考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专业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毕业后在杭州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一干就是十年。期间陈国民撰写的研究成果(论文)获省市级奖项17项;曾在《中国教育学刊》《人民论坛》等20余种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作为阿克苏市第十五中学“道德与法治”任课老师,陈国民每周有8节课。不过,他的主业是给当地老师当老师。他是援疆教师团科研主任,每月要给阿克苏市的老师开展一次科研系列主题培训;他是杭阿美好教育“钱塘多浪”科研工作室的领衔人,每月要开展一次工作室研讨活动;他是阿克苏地区教育科研培训主力,入疆以来为阿克苏地区承担各类科研主题讲座15次,线上线下参培人数达1万余人次,在这学期的工作日程表上已经排了8次地区送教;他是各学校争相邀请的课题专家,这些辅导讲座没有报酬,但陈国民只要有时间,从不推辞;他还是援疆教师团的信息员,今年以来已撰写援疆信息稿件20余篇。 即便忙碌,陈国民自己的学术研究也没有落下。上学期完成论文三篇,本学期至今已完成论文《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内涵诠释、构成要素与实践路径》,将在《中国教师》杂志发表。 与此同时,陈国民还带了三个徒弟,都是阿克苏市第十五中学的年轻教师,平均年龄24岁,工作时间都不到三年。为了帮助他们准备精品课,他一家一家联系后方学校,将杭州西湖区5节国家级示范精品课逐一收齐,给徒弟们观摩学习;为了教徒弟们写课题方案,他以一个课题为例,亲自写了三份示范样文。在陈国民的带领下,上学期“钱塘多浪”科研工作室成员荣获各级各类荣誉55项,其中国家教育部级精品课2项,自治区级及以上17项,地区级16项,县市级20项。他和援疆教师林杨、宣杭章和俞霄霞共同申报的4项研究课题均获得2022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立项成功率100%。 为了从根子上帮助阿克苏提高教育水平,陈国民还就阿克苏市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现状撰写了一份一万多字的调研报告。这份报告是在355份有效问卷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不仅提出问题,还逐项列出了改进的方案。“客观地说,阿克苏的教育科研氛围和实力与杭州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希望杭州的好经验好做法,能在这里落地生根。”陈国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