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师节又是中秋节,《浙江日报》推出“明月千里寄相思”特别报道,杭州援疆教师陈国民和所有援疆教师一样,这个中秋节依然在万里之遥的阿克苏坚守岗位,报道讲述了他的援疆故事和舍小家为大家的援疆情怀。 
浙江援疆教师陈国民: “我相信思念和爱能跨越万里” 天目新闻记者 滕一韬 本报讯 (天目新闻记者 滕一韬)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老婆和儿子,很想你们,虽然不能陪伴左右,但是我相信思念和爱能跨越万里。”9月9日,牵挂家人之余,浙江援疆教师陈国民笑着说,“时间真快啊,援疆工作已经开启了倒计时,能做的还有很多,我要不留遗憾地回到家乡!” “爸爸,你为什么要去援疆?”援疆前,陈国民5岁的儿子泪水涟涟,拉着他的衣角不肯松手。“你放心去吧,我能照顾好儿子。”带着爱人的支持和鼓励,作为浙江省第十批第二期援疆教师,陈国民远赴4600公里外的新疆阿克苏地区,开启了为期一年半的工作。 在疆期间,他是阿克苏市第十七中学“道德与法治”的任课老师,经常自掏腰包为学生定制刻有名字的学习奖品,用真情和关爱悉心“浇灌”;他是杭州援疆教师团的科研主任,每月都会为阿克苏市的老师开展一次科研系列主题培训,在休息时间也指导年轻教师撰写课题方案;他是杭阿美好教育“钱塘多浪”科研工作室的领衔人,每月雷打不动拉着大家开展工作室研讨活动,截至目前,成员们已获各级各类奖项122项;他是阿克苏地区教育科研培训主力,先后赴新和、阿拉尔、沙雅、库车、温宿、乌什等县市巡回科研指导,为阿克苏地区承担各类科研主题讲座30余次,线上线下参加人数达10万余人次…… 陈国民告诉记者,他希望以师带徒、传帮带的形式,培养出阿克苏本地的优秀教育科研老师,让浙江的好经验好做法在这里落地生根。“这是我援疆期间最想留下的,也将是最有成就感的事。”陈国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