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阿概况   地理区位   前沿动态    杭网追踪 援建成果    援建故事   阿克苏特产  阿克苏风光
 
您现在的位置: 杭州网>>援建阿克苏 杭州在行动>>
跨越4600公里 浙江省委书记为什么考察新疆这些地方?
2023-07-21 23:15:00杭州网

跨越4600公里,由省委书记易炼红率领的浙江代表团,远赴新疆阿克苏对接对口支援工作。

7月18日至19日上午,一天多时间、两个城市、五个考察点,浙江代表团先后考察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的社区、高校,阿克苏地区的医院、纪念馆、特殊教育学校等地。

作为对口支援阿克苏和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的省份,浙江代表团这次行程密集、视角多元的考察调研,既是对浙江援疆工作各领域成果的检验,也为新一轮浙江援疆工作指明方向。

代表团考察了哪些地方,又为何选择它们?

5de767c601984226141d769fb4302584_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浙江省代表团赴新疆对接对口支援工作 胡元勇 摄)

此次考察交流的第一站,代表团没有看大企业、大项目,而是选择了现代社会治理中的最小单元——社区。

7月18日,代表团来到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的金银川路街道胡杨社区。胡杨社区有10个小区、居民1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群众近500人,是一个多民族群众居住的社区。

在这个社区里,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图书馆、文化礼堂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代表团重点了解浙江援疆助力基层治理、民生改善情况。

在阿拉尔市,胡杨社区可是近年来涌现的明星社区,便捷的公共服务、和谐的邻里关系是其最大特色。而这,离不开浙江台州援疆的工作,从硬件设施打造到社区治理创新,倾注了不少心血。2015年以来,他们携手社区,将志愿服务作为基层治理创新的有效载体,团结各族群众,形成社区共建共治合力。

增进各族群众民生福祉,一直是浙江援疆的重中之重。从1997年,浙江选派干部支援新疆和田地区;再到2010年,在新一轮对口支援中,浙江调整为支援南疆的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

特别是最近十年来,浙江坚持把80%的援疆资金,投入到民生领域。

杭州新村、衢州大道、湖州小学……浙江援疆在居住、交通、教育等各领域留下的一系列民生普惠项目,成为了阿克苏各族群众生活中的一部分。

实施民生普惠项目的同时,浙江援疆在民生领域,还特别注重精准帮扶。此次,代表团考察了阿克苏地区启明学校。这个学校不同于一般的学校,从单一的聋哑学校发展成为招收视障、听障、智障、脑瘫、自闭症等残疾类型,从学前到职业高中15年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是全疆学段最全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

聚焦民生所需、群众所盼,是新阶段援疆工作的关键一环。全面深入推进兵地融合发展,是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为了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持续增进兵地各族群众的民生福祉。

在考察中,省委书记易炼红强调,做深民生福祉大文章、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这也意味着,浙江援疆不仅要在民生硬件设施上下功夫,还要灵活运用好基层社会治理中探索形成的经验,助力新疆基层治理与民生改善。

在南疆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浙江最好的教师在阿克苏,最好的医生在阿克苏,最好的企业也来到了阿克苏……”倾力援疆,浙江的优势某种程度上成为了阿克苏的优势。

浙江数字医疗的先发优势,正成为阿克苏医疗的新优势。在阿克苏地区考察期间,浙江、新疆两地领导共同揭牌启用了“浙阿数智医疗中心”。该中心集成浙江数字医疗改革的最新成果。通过数字赋能,一次视频远程会诊,除了让患者免去数百公里的来回奔波之苦,甚至可以跨越万里之遥让阿克苏群众享受浙江最优质的医疗资源。

浙江的优势,不会天然成为对口支援地的优势。如何把各方面的先发优势,更多地惠及阿克苏,并固化为一系列机制性成果,是浙江援疆工作一直探索的方向。

在教育、医疗等领域,一套“组团式”援疆工作机制,带去先进技术、优质人才的同时,更激发当地人才蓬勃的生机活力。

代表团到访的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就是“组团式”援疆工作的学校之一。该校今年9月份,在校学生将达到7000人,但师资较匮乏成其发展主要障碍之一。为此,依托“浙-阿职业教育发展联盟”,学校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浙江高职院校签订帮扶协议,开展对口帮扶,派出援疆教师队伍,解决师资紧缺难题;依托援疆资金,选派骨干青年教师,赴内地参加培训、跟岗锻炼等,提升教师综合能力,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优势也可以互补转化。此次两地座谈会上谈及重要一点——深化能源转化运输、农产品销售、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浙江是经济大省,但自然资源少,发展空间受限;新疆是资源大省,有较丰富的能源、矿产、农产品等。这为两地经济发展提供合作共赢的空间。

如今,浙江、阿克苏两地的市场经营主体已先行一步。比如,浙江企业参与到纺织、油气、农产品等阿克苏优势产业链中;核桃、苹果、鲜杏、棉布等新疆“尖货”,搭载一趟趟班列从阿克苏出发,在浙江找到市场。

深化向西开放、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中,在新一轮援疆工作中,浙江与自治区和兵团的产业合作、共赢拥有更多机会。

柯柯牙,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本意为“青色的崖壁”。过去,这里是风沙的主策源地。如今,许多来到这里的参观者,都会被沙漠边缘的这片绿色所震撼。

30多年如一日,阿克苏各族人民不仅在荒滩戈壁上建成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4公里集生态林、经济林、防风林于一体的防风治沙“绿色长城”,还形成让阿克苏人引以为傲的“柯柯牙精神”。

在柯柯牙纪念馆考察时,省委书记易炼红说,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是一项了不起的创举,我们要从中汲取拼搏精神、科学精神、协作精神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加快推进浙阿两地高质量发展。

这也是对广大援疆干部的激励。援疆工作,需要这股锲而不舍的柯柯牙精神。20多年来,浙江一代代援疆干部和人才,一批连一批、一棒接一棒,造绿洲、修水利、造学校、建医院、扶产业……

今年4月,浙江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接过了接力棒,奔赴新疆。新一批援疆干部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并针对性开展工作。

在省援疆指挥部,易炼红专程看望慰问援疆干部,勉励他们胸怀“国之大者”、勇扛对口支援重任担当,传承红色基因、甘于扎根边疆实干奉献,珍惜难得机遇、练就稳边兴疆过硬本领,始终坚持勤廉、展现浙江干部良好形象,做党和人民信得过的援疆干部人才。

当前,援疆任务依然艰巨和繁重,如何因地制宜挖掘新优势,作出新贡献,考验着干部人才,而每个基层考察点,对援疆干部来说都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

来源:政已阅    作者:    编辑:高婷婷    
 
援阿概况

2010年6月,杭州市援疆指挥部作为“全国第一批,全省第一个”率先进驻新疆阿克苏市开展援建工作。

依据部署,援建共10年,目标到2020年,帮助阿克苏市实现小康。[详细]

援阿规划
  杭州援建阿克苏,大致分为项目援助、智力援助、产业援助三个方面。项目援助主要是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智力援助方面,杭州将通过人才的培养,保证其长久的发展。产业援助方面,杭州通过吸引浙商投资办厂等方式,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详细]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编辑:林尧   陈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