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阿概况   地理区位   前沿动态    杭网追踪 援建成果    援建故事   阿克苏特产  阿克苏风光
 
您现在的位置: 杭州网>>援建阿克苏 杭州在行动>>
携手天山下 浙阿绘新篇——浙江省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南疆耕耘纪实
2024-05-31 15:45:10杭州网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一隅,浙江省援疆指挥部静静伫立,它不仅是浙江与阿克苏深厚友谊的象征,更是双方合作发展的见证。去年2月,我们曾踏上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记录下浙江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在南疆耕耘三载有余的温暖故事。今天,我们再次来到这里,带着对浙江援疆工作的持续关注和深刻思考,探寻和见证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一年来所书写的援疆新篇章,感受援疆工作的强劲脉动。

自2023年5月浙江省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集体进疆接过接力棒以来,省援疆指挥部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认真执行党中央和浙新两省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他们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精准对接阿克苏的需求和浙江的优势,以高质量的“组团式”支援、多层次的“造血式”提升、全方位的“互嵌式”发展,大力推进产业援疆、智力援疆、民生保障、民族团结、文化润疆等项目,不断擦亮对口支援工作的“金名片”。

2024年5月7日至5月12日,“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记者再次深入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走访了20多个点位,包括阿克苏蚂蚁森林防沙治沙公益项目基地、阿克苏市智慧农产品加工中心、阿克苏浙疆果业有限公司、柯柯牙纪念馆、兵团第一师医院、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温宿国家农业科技园、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新疆绿宇清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浙阿农业科技创新东部(库车)中心、慈孝书院、库车二中、龟兹小巷、甬库振兴村等等,深入了解这些地方的发展变化和援疆工作的成效。

以促进就业为核心推动产业援疆,共谱发展协奏曲

这一年,在新疆阿克苏市东北部,一座占地面积达105亩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中心正悄然崛起,它就是阿克苏市智慧农产品加工中心。

“去年你们来时还没建好,中心于去年10月才正式投入使用。” 随同的浙江省援疆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作为援疆招商引资的重大项目智慧农产品加工中心,是在杭州市援疆指挥部大力支持下,由鲜丰水果股份有限公司在阿克苏市投资1.6亿元兴建的。该中心是鲜丰水果在全国投资建设的首个产地加工厂,可完成苹果、核桃、红枣、西梅等林果的分拣、加工、仓储等作业,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销售的附加值。

随着季节的更迭,落户于阿克苏·浙江产业园区的阿克苏市智慧农产品加工中心的水果加工作业已告一段落。5月7日下午,当记者踏入这个曾经繁忙的工厂,感受到的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宁静。宽敞的工厂大厅内,原本昼夜运转的机器已经停止了轰鸣,静静地矗立在各自的位置上。没有了往日的喧嚣,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洒在干净的地面上,映出机器的轮廓。在这里,科技与创新的融合无处不在。

中心行政部的负责人带领记者参观了整个加工中心,详细介绍了过去几个月中,他们如何高效地完成水果的收购、加工和包装等工作。“产业援疆,需要环环相扣。引进浙江鲜丰水果智慧农产品加工中心项目,就是要为阿克苏农产加工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最终提高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 浙江省援疆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说。

在阿克苏市东北的浙江产业园内,一座座厂房、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当地少数民族员工就地就近就业,成为园区企业的绝大多数。

“阿克苏鲜丰水果的使命是:让果农的果子多卖些钱!”以鲜亮的红色背景和亮黄色字体,醒目地展示在阿克苏市智慧农产品加工中心的入口处。据介绍,该中心去年仅鲜果加工量就达到3000多吨,解决了阿克苏周边500多人的就业问题,帮助他们年收入增加四分之一。“这仅是去年下半年我们刚刚迈出的初步成果。随着技改提升,生产规模逐渐上升,预计将迎来阶梯式的增长。”

在距离鲜丰智慧农产品加工中心的不远处,阿克苏浙疆果业园区的博士工作站内,研发团队正致力于核桃新品种的培育工作。自2018年7月从浙江引进以来,公司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延伸核桃的深加工产业链,从而显著提升了产业附加值。公司每年直接带动了3600户农户的就业,使他们的月收入稳定在4500至5000元以上。自投产以来,已有上万户果农受益于公司的经营模式,有效解决了当地桃销售难题。

产业援疆不仅是援疆战略的关键一环,它既提供了即时的帮助("输血"),也培育了长远的自我发展能力("造血"),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道路。那么,如何将产业援疆转化为推动受援地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和创新驱动力呢?这成了第十一批浙江援疆干部所肩负的新挑战。

浙江援疆团队采取了以合作为纽带、以产业为桥梁的策略,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行动,如紧抓项目实施、构建合作平台、引进行业领军企业以及拓展市场等,全面推进产业援疆的三个“十百千”专项行动。这些行动旨在以促进就业为核心,为受援地的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些措施已经帮助受援地实现了1.5万人的新增就业,为当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11万只桑黄菌棒上,渐渐展露迷人的金色。这是记者5月9日在阿克苏地区温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智能温室内看到的场景。在浙江完成中试的桑黄人工培育成果,在金华市农科园援疆“小组团”的努力下成功落户温宿县。养殖基地里,浙江援疆科技特派员们正忙着检查桑黄的成长情况,今年第一批桑黄预计6月份上市销售,这也标志着温宿县农业特色产业又增添了“新成员”。

这片金色的桑黄不仅将成为温宿县农民增收的新希望,也是浙江“组团式”科技援疆的一个亮丽标志。

去年9月,在浙江与新疆两省区科技厅的联合指导下,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引领全国对口援疆省市,创新性地开展了“组团式”科技援疆试点。聚焦阿克苏农业发展科技帮扶需求,精准选派了27名援疆科技特派员,组建了浙阿农业科技创新东部(库车)中心和西部(温宿)中心。结合受援地的资源禀赋,他们从浙江引进了桑黄、金线莲、三门青蟹等优质品种,通过试验示范,有效促进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辐射带动当地群众受益。

在短短半年内,4月24日第二批21名成员的援疆科技特派团也已抵达新疆,他们专注于能源化工、纺织服装等工业重点产业链的科技支持。这些科技特派员将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探索实施“一人一企一业”和“一团一中心一特色链”的模式,以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为核心,为推动实现阿克苏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

“昔日在很多人眼里偏远的阿克苏,如今已成为浙商投资的新热土。”浙江省援疆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在阿克苏地区以及兵团第一师的浙商人数已达数万,他们的投资和经营活动覆盖了商贸流通、建筑、棉纺、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化工和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并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快速增长。以2023年底为例,浙江援疆成功组织了19个产业招引项目的集中签约,这些项目包括纺织服装、交通物流和能源等领域,总签约金额高达128.5亿元人民币。

深化“组团式”援疆模式,民生援疆绘就幸福底色

医疗和教育作为民生保障的两个重要领域,在援疆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直接影响到当地百姓的生活质量,更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指标。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坚持以“组团式”为主要抓手,以“联盟型”为强力补充,以“交互式”为重要手段,聚焦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所需,不断推动援疆工作走深走实。

2023年5月29日晚,这是浙江省第十一批援疆专家入疆的第二周,9岁女孩小古丽(化名)遭遇严重车祸,病情危急。入院CT显示,小古丽全身多处骨折,命悬一线。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汪月奔第一时间奔赴急诊,组织医护团队予以生命支持,在全身血液换了近4次后,小古丽的生命体征才趋于平稳。

在急救的同时,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援疆医疗团队迅速与本地专家联手组建MDT(多学科)救治团队,紧急商讨诊疗方案。

时间就是生命,团队的每一位成员迅速行动起来,传递着生命的接力棒。经过介入科、小儿外科、骨科、血液科等多学科“立体式”救援,终于稳住了小女孩的生命体征。3天后的6月1日,女孩的伤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拔除了经口气管插管,生命大门的敞开成为儿童节这天最好的礼物。

康复的过程依然充满重重阻碍,但在各科医生的共同诊疗下,在康复团队与小古丽父母共同努力下,小古丽终于在今年4月重新站了起来,迈出一步又一步,走向新生,在不久的将来她便可以回归校园学习。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浙江省第十一批(第一期)援疆医疗队副领队郑悦亮表示,救治复杂病情患儿的过程,离不开多学科协作、救治团队的建设、核心技术的运用以及创伤救治体系的建立。

复诊时,当被问及长大后想做什么,小古丽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想当一名医生!”孩子的眼神充满对未来的期待,而她纯真的回答让人为医患之间的双向奔赴而感动。

小古丽的故事是浙江“组团式”医疗援疆的一个缩影。随着医疗技术的显著提升,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也不断迎来新的局面。在浙江省第十一批(第一期)“组团式”援疆医疗队领队、兵团第一师医院副书记、院长陈大进看来,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开展以来,一师医院疑难杂症的诊疗能力不断完善。而有组织的“医学专科联盟”的不断推广,则有效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满足各族人民群众就医需求。相较援疆前,一师医院三级手术增长42%,四级手术增长了约9倍,先后引进开展各类新技术、新项目151项,实现了新生儿科、急诊外科、生殖医学中心从无到有的突破。

2023年7月,兵团第一师医院正式挂牌成立“兵团南疆生殖医学中心”。作为该中心建设的快速推进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内分泌科、兵团第一师医院妇科援疆专家胡小玲在讲述起筹建过程的点点滴滴,依旧难掩心中的感慨。

“能够看到中心的建成,真的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据胡小玲介绍,由于环境、生活方式、生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不孕不育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兵团第一师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成立,填补了兵团南疆区域在人工授精等辅助生殖技术方面的空白,有助于不孕不育患者的专科诊疗。

随着中心的启用,好消息频频传来。截至目前,在中心医护人员的精心诊疗和辅助生殖技术帮助下,已为近30对夫妻成功助孕。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组团式”援疆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持续发力,同时在教育等领域不断拓展,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2024年4月27日-29日,第一师阿拉尔市首届“台阿杯”职业技能竞赛开赛,来自师市各行各业的300多名选手齐聚一堂,展开技能大比拼。

此次大赛上,台州市援疆教师林方龙以裁判的身份出现在赛场上。作为一名援疆教师,林方龙深知个人的能量再强大也依然有限,为了真正提升当地的教学水平,必须倾尽全力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在来到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后不久,他便成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结对帮扶4位教师,推进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据悉,通过台州援疆教师的助力,该校已斩获自治区技能大赛一等奖9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7个。

行走在库车市慈孝书院宽阔的校园内,扑面而来的现代化书院气息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出新的力量。书院以“慈孝养心、知恩善行”为校训,在这里,教育援疆与文化润疆实现了有机结合,让这所初级中学的学生从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慈孝书院是继库车市应麟幼儿园、库车市阳明小学之后,宁波市对口援建、高标准打造的“全链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又一丰碑。学校教师队伍由宁波市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和库车市名师、骨干教师,以及有艺术专长的特色教师组成,并与宁波市江北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共享先进教育管理理念和教学方式,让库车市学子同步享受宁波市优质教育资源。

"双珠"计划擦亮两条明珠带,文旅援疆焕发新光彩

把明珠擦亮,让光芒闪耀。去年10月21日,由浙江省援疆指挥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阿克苏地委共同主办的浙江文旅援疆“双珠”计划正式启动。

据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双珠”计划是深化旅游兴疆战略的具体行动。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拥有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双珠”就是以天山托木尔大峡谷为核心的世界自然遗产明珠带和以龟兹文化为核心的世界文化遗产明珠带。

浙江文旅援疆实施的“双珠”计划,重点打造两条旅游明珠带,重点谋划一批文旅主题IP与标志性文旅项目,重点推进核心旅游景区的提档升级,重点夯实城镇的旅游接待能力,打造兼具文化内涵和自然风光的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实现“串珠成链、串链成带、串带成环”,形成明珠闪耀、品牌响亮的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眼下,紧扣“双珠”计划,一批批文旅产业工程正在火热开展,部分成果早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改造提升后的库车市龟兹小巷涌进了如潮的游客。赏歌舞、品美食、打卡拍照……走进这条千米小巷,浓郁的民族风情与人文气息不禁让你我放慢脚步,尽情享受这里的欢乐时光。

曾几何时,这里是渐渐冷清的老街。如何活化这样的老街区?如何打造一条既保留历史文化印迹,又融合现代文明生活的特色小巷?

宁波市援疆指挥部邀请专业团队编制了库车文旅运营策划方案,采取不拆建只添置的方式进行“微改造、精提升”,不仅最大程度保留小巷里的“原貌、原住、原味”,更以沉浸式的体验让游客感受龟兹文化的魅力,助推库车市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文旅融合发展。

“接下来,在宁波市援疆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还将进一步引入旅游新业态,并通过基础设施升级,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让‘里子’更实,让‘面子’更美。”面对龟兹小巷后期的发展,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党工委委员沈小功信心满满。

从库车市中心行驶20分钟,就能到达位于乌恰镇的甬库振兴村。现如今,这里已成为周边居民的休闲打卡地。

“园在林中、水在园中、人在景中”,这是甬库振兴村留给记者的深刻印象。在宁波援疆指挥部的大力支援下,甬库振兴村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建设“文旅新村”“乡村振兴样板示范村”为目标,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打造群众休闲乐园,更获得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称号。村子里,9D电影院、TOM猫主题亲子乐园、音乐喷泉等一项接一项投入运营的文旅产业项目引来了“流量”,也为当地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

旅游需求的改变,推动着旅游业向新求变。如何更好地将奔腾而来的“流量”变“留量”?可持续出圈的路径方能经得起长久的考验。

旅游援疆一直是台州援疆工作的重要方面。自2020年启动“台州万人游阿拉尔”活动以来,已有280多批次市民赴新疆阿拉尔旅游。

今年,台州市援疆指挥部继续推进“台州万人游阿拉尔”活动,更在引客入阿方面迭代升级,深化“阿拉尔一日游”,推出“慈孝求学路,同游阿拉尔”开学季万人游活动,让更多的台州市民到阿拉尔体验祖国之辽阔、新疆之壮观、阿拉尔之美,从而进一步增进两地人民的交流交往交融,有力助推两地文旅产业市场繁荣发展。

目前,在台州援疆指挥部的加持下,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门景区以东深处3公里,计划打造沙漠野奢酒店。此外,三五九文旅投公司与浙江浙旅投公司携手进行景区运营、人才梯队打造等方面的合作。

据悉,浙江援疆支持受援地“走出去”“引进来”,2023年以来累计引客600多万人次,助力受援地旅游接待量2600万人次以上。

今年五一,同样迎来客流高峰的还有温宿县天山托木尔景区,共接待游客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9.5万元。

在这一硕果的背后,是改善基础设施、加大产品供给、丰富景区业态带来的实质飞跃。金华市援疆指挥部把天山托木尔景区大峡谷、塔村、博孜墩以及温宿故城等景区串珠成线,打造精品旅游环线,助推天山托木尔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助力南疆旅游产业提升。

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是阿克苏珍贵的资源。在保护、规划、提升中,我们相信,它们必将闪耀持续的活力,迎来更多青睐。

在浙江省第十一批援疆干部的辛勤耕耘下,阿克苏这片土地上绽放出了新的希望之花。他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资金和项目,更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温暖的关怀。每一位援疆干部都像一颗颗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与新疆人民共同书写着发展的新篇章。

随着一个个项目的落地,阿克苏的面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智慧农产品加工中心到文旅援疆的"双珠"计划,从医疗救助到教育帮扶,每一个援疆项目都凝结着深情与厚望,都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阿克苏,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正以它独有的方式,讲述着浙新两地人民心连心、共发展的动人故事。让我们共同期待,这片土地上将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芒。


来源:学习强国    作者:    编辑:高婷婷    
 
援阿概况

2010年6月,杭州市援疆指挥部作为“全国第一批,全省第一个”率先进驻新疆阿克苏市开展援建工作。

依据部署,援建共10年,目标到2020年,帮助阿克苏市实现小康。[详细]

援阿规划
  杭州援建阿克苏,大致分为项目援助、智力援助、产业援助三个方面。项目援助主要是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智力援助方面,杭州将通过人才的培养,保证其长久的发展。产业援助方面,杭州通过吸引浙商投资办厂等方式,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详细]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编辑:林尧   陈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