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阿概况   地理区位   前沿动态    杭网追踪 援建成果    援建故事   阿克苏特产  阿克苏风光
 
您现在的位置: 杭州网>>援建阿克苏 杭州在行动>>
“村里越来越漂亮,游客也越来越多”
2024-12-28 16:08:32杭州网

12月24日,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发布公示,阿克苏市依干其镇巴格其村《践行“两山”理念 赋能乡村农文旅发展新格局》案例,获得国家级“美丽乡村 绿色发展先锋行动”优秀案例。

近年来,在杭州市援疆指挥部的帮扶和阿克苏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依干其镇巴格其村积极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乡村经济,走出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绿色发展之路。

12月25日,记者走进巴格其村,首先看到的是今年10月,改造提升后焕然一新的巴格其村民俗风情街。村庄基础设施完善,崭新的路灯整齐排列在村道两旁。沿着村道前行,垃圾桶随处可见,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葡萄长廊更是别具风情,800米的长廊,形成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阿克苏市依干其镇巴格其村村民艾孜买提江•图尔荪说:“现在我们村里的路也宽了,还装上了路灯,路边商店的生意越来越好了,我们村现在有健身的地方,有跳舞的地方,村里越来越漂亮了,来我们村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了。”

在巴格其村的文化传承与发展领域,作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品的穆塞莱斯正绽放出新的光彩。走进穆塞莱斯手工坊,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在援疆项目的推动下,穆塞莱斯手工坊通过设备升级和资金扶持,产量与质量均显著提升,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与广阔前景。

巴格其穆塞莱斯传统手艺坊负责人帕丽旦•阿布都肉苏力说:“以前,我们在自己的院子里制作穆塞莱斯,那时候条件也没多好,后来在援疆资金的扶持下,我们新建了无菌性的生产车间,生产环境比以前好了很多,现在生产量也增加了。村里建了民俗风情街,游客多了我们的店里的生意也好了。”

在巴格其村的农业发展上,一排排崭新的现代化温室大棚在阳光下格外亮眼,大棚内各种蔬菜、水果成为村民增收新手段。目前巴格其村已建成的1245座蔬菜温室大棚,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为村庄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我以前种的大棚是土大棚,种了差不多十年,后来朋友告诉我这边有援疆项目资金建设的现代化大棚,棚内设施特别好,我就申请种植,生产效益非常不错。”盼菡草莓采摘园负责人曾盼函说。

为村民拓宽增收渠道的同时,为了提供家门口的医疗保障,援疆项目推动巴格其村医务室建设。今年,医务室接诊量超5000人次,医务室配备心电图机、制氧机、胎心胎压检测仪、远程诊疗设备等先进诊疗设备,常用药品储备第一时间帮助村民常见疾病对症下药。

依干其镇巴格其村卫生室村医袁晓晖介绍:“通过杭州援疆指挥部对我们的大力援助,我们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就诊需求,同时还定期组织我们参加各项技术培训,提高我们的诊疗水平,让老百姓在村门口就享受到切实的医疗服务。”

8月15日,杭州市文联代知名网络作家“烽火戏诸侯”,向阿克苏市依干其镇巴格其小学捐赠20万元。这笔资金将用于在学校建设“杭州市网络作协石榴籽图书室”,为孩子们搭建起了一座知识的殿堂,让阅读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从基础设施的完善到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从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到特色产业的发掘,再到乡村旅游的蓬勃兴起,如今的巴格其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达30388元。

阿克苏市依干其镇巴格其村党支部书记张小虎说:“下一步我们充分发挥好援疆项目的作用,将乡村振兴与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紧密结合,积极构建‘输血’加‘造血’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指数,将巴格其村建设成为群众满意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来源: 阿克苏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    编辑:高婷婷    
 
援阿概况

2010年6月,杭州市援疆指挥部作为“全国第一批,全省第一个”率先进驻新疆阿克苏市开展援建工作。

依据部署,援建共10年,目标到2020年,帮助阿克苏市实现小康。[详细]

援阿规划
  杭州援建阿克苏,大致分为项目援助、智力援助、产业援助三个方面。项目援助主要是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智力援助方面,杭州将通过人才的培养,保证其长久的发展。产业援助方面,杭州通过吸引浙商投资办厂等方式,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详细]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编辑:林尧   陈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