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4年,杭州市援疆指挥部注重“民呼我为”,坚持80%以上资金投入民生领域,让援疆项目在改善和保障民生方面更有力度、更有温度,为当地各族群众共享安居乐业、幸福祥和的美好生活。 紧盯“民之所需” 投用重点保障工程 在阿克苏市城南区域,优质初中教育资源的引入一直是当地群众的渴望。2024年,杭州援建的阿克苏市第二十中学建成投用。该校是城区首家全寄宿制的初中学校,建筑面积41850平方米,建有综合楼、教学楼、宿舍楼、食堂、体育馆等11栋单体建筑,并配有400米标准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设施,可容纳48个班级,2400名学生寄宿就读。2024年学校秋季招收了16个教学班级627名学生,极大缓解初中学位紧张的压力,促进阿克苏市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在距离阿克苏市区三十多公里的拜什吐格曼乡,原有的卫生院设施陈旧、环境老旧,老百姓对就医条件改善诉求强烈。2024年7月,杭州全额援建的拜什吐格曼乡卫生院落成揭幕。新卫生院建筑面积5692.5平方米,设有门诊楼、住院楼、标准化预防接种门诊等功能科室,并成为了阿克苏市唯一一家拥有CT机的乡镇卫生院,投用以后,极大地满足辖区内近3万名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在阿克苏市东南部的新城街道团结社区,阿克苏市首个民生服务综合体进入最后验收阶段。该综合体共5层楼超过3800平方米,具备社区便民食堂、邻里中心、“一老一小”社会照料中心、社区学习中心等功能,将辐射周边9个小区8700余群众。此外,拜什吐格曼乡吉格代阔坦村安全饮水保障、喀拉塔勒镇村及实验林场道路照明等民生实事项目的相继投用,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感受到杭州援疆的温度。 紧扣“民之所求” 助力群众就业增收 就业是民生之本。结合当地职业技能人才短缺的实际,“杭阿杯”职业技能大赛首设新媒体运营、插花花艺、婴幼儿发展引导、家政服务、网约配送等新兴工种比拼,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融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大赛累计发放等级证书103本,其中高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5本、中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88本。美容美发、汽车喷漆等“杭州工匠”工作室不断扩大,累计培训职业技能骨干150余人。 
创业是就业之源。2024年“杭阿杯”创新创业大赛,累计收集参赛项目50余个,涉及节能环保、文化创意、互联网等领域,挖掘储备优秀项目14个,推选表彰优秀选手14人,开展赛后服务活动累计37场,线上线下参与群众达万余人,有效激发各族青年人才的创业创新热情。 
着眼零工务工需求,阿克苏市多浪片区零工市场完成提升改造,这一线上线下双驱动的就业服务平台,为用工方和求职者搭建对接桥梁。零工市场已举办招聘会10场,开展直播带岗72场,通过小程序注册的用工企业300余家,发布招聘岗位信息500余条。就业服务平台为零散务工人员提供服务超1.05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6500余人次。 紧抓“民之所向”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10月,依干其镇巴格其村民俗风情街焕新开街。升级后的巴格其村,推出了采摘、骑行、亲子等乡村游线路,带动全域农业休闲产业发展,也吸引了不少大学生返乡创业,开办商铺和农家乐,进一步集聚了良好发展势头。巴格其村入选国家级“美丽乡村 绿色发展先锋行动”优秀案例,接待各类考察团队230余批次。 
在托普鲁克乡木日开旦木村,2栋具备加温越冬功能的羊圈及青储饲料池等配套设施也顺利落成,未来村集体养殖湖羊将达到2000余只,进一步为“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提效。村里新落成的乡村文旅特色产业项目建有宴会厅、小木屋、观景台等设施,成为村里发展乡村旅游、提高集体收入的新载体。 
“浙阿石榴红·美丽乡村共建行动”,组织阿克苏市及一师一、二、六、八团的基层干部、村社能人、致富带头人等赴杭州学习交流,与淳安县下姜村、西湖区长埭村等开展结对活动,助力提升基层干部、村社能人的工作能力,深入开拓乡村振兴思路,让“杭州经验”生根发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