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阿概况   地理区位   前沿动态    杭网追踪 援建成果    援建故事   阿克苏特产  阿克苏风光
 
您现在的位置: 杭州网>>援建阿克苏 杭州在行动>>
杭阿结对学校开展“我赠一本书 飞向阿克苏”活动
2025-04-24 15:34:43杭州网

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主题定为“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杭州市多所学校积极参与由杭州市援疆指挥部、杭州市教育局发起的多浪公益--“我赠一本书,飞向阿克苏”公益捐书活动,以书籍为纽带,深化杭阿两地青少年交流,共筑民族团结情谊。这也是响应浙江援疆指挥部深入实施浙阿“百校十万‘石榴籽’青少年融情”工程,持续深化两地青少年“手拉手”结对子工作,进一步推动青少年学生多阅读、读经典,有形有感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杭州市夏衍小学、夏衍第二小学

两校联合开展捐书活动,学生们将这一本本承载着知识与希望的书籍精心挑选捐出。从童话绘本到科普读物,从文学名著到励志故事,每一本书都饱含着同学们的真挚情谊。这些书籍将跨越千里,送到新疆阿克苏市的小伙伴们的手中,在两地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

图片

图片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小学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小学师生积极参与捐书活动,1000余册书籍承载着杭阿学生的双向成长愿景。学生们在扉页精心设计祝福图文,录制语音荐书理由,让文字与声音跨越山河抵达天山。捐书活动结束后开展的“云端读书会”活动,学生聆听大漠孤烟里的读后感,以画笔串联江南杨柳与西部胡杨,书写两地共融的生命叙事。

图片

图片

杭州市笕桥小学

笕桥小学以“书香越千山”发起捐书活动,全校共捐赠1017册图书。学生精心挑选书籍并书写祝福,如“愿知识照亮你的世界”。书籍经严格分类后送往阿克苏结对学校,传递跨越地域的关爱与知识力量。

图片

图片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

安吉路实验学校创新采用“以果香换书香”形式,鼓励学生捐赠书籍换取新疆红枣。学生们纷纷在送往阿克苏市第十七中学的书籍扉页留下祝福(如“童话让戈壁绽放梦想”),让每本书成为“望向江南的窗”。

图片

图片

杭州市西溪中学

西溪中学捐赠1800余册图书,涵盖文学、历史、科普等领域。学生自制中国风书签并附寄语,如“书籍是老朋友,分享给新疆新朋友”。学校后续将联合结对学校阿克苏市七中开展书信交流、线上共读等形式,促进两地青少年精神交融。

图片

图片

杭州市西湖第一实验学校

杭州市西湖第一实验学校以“自愿捐赠、择优荐书”为原则开展捐书活动,精选文学经典、科普读物等优质书籍,累计捐赠图书1000余册,学生书写“愿此书带你去更远的地方”等寄语。未来,学校计划通过与阿克苏市学校共读经典、共享资源等活动,深化两地青少年交流。

图片

图片

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

杭十三中以“杭阿书香传千里,石榴籽心共成长”为主线,开展特色捐书活动,为结对学校阿克苏市第十三中学捐赠650余本书籍,涵盖文学经典与科普百科,并附手写明信片寄语:“与书为友,脚踏惊鸿,直抵群星”。校方计划通过举办“共读一本书”线上读书会、云端笔记展评等活动,深化两校交流。正如一位参与活动的同学所言:“我们以书籍作桥,纵使相隔千里,也能并肩携手,共享你我热烈的青春时光!”

图片

图片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中学(杭州市东城第二实验学校)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中学以“共读一本书”为特色,号召学生为阿克苏市依干其镇中学捐赠书籍并撰写推荐卡。同学们精心挑选闲置书籍,经班级图书管理员审核后交至图书馆,由学生会成员分类打包,跨越五千公里送往新疆。活动中,学生通过推荐卡分享阅读感悟,813班陆同学以欧亨利式结尾寄语“爱是无价之宝”,814班傅同学推荐《狼王梦》鼓励坚韧品格。这些文字成为两地青少年思想碰撞的载体,让“石榴籽”情谊在书香中愈发深厚。

图片

图片

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

西湖高级中学设置盲盒抽奖激发师生参与捐书热情,募集787册图书,涵盖《哈利波特》《十万个为什么》等多元类别。学生寄语“天山明月与西湖晚霞见证成长”饱含深情。校团委老师表示:书籍是开启孩子智慧的窗,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门,希望通过图书传递,让阿克苏的孩子们也能够感受到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的热情。

图片

图片

从共读荐书到云端互动,从果香换书香到文化盲盒,杭州各校以多元形式践行“石榴籽”融情工程。当江南书香漫过天山南麓,两地学子正以阅读共绘民族团结的青春画卷。

来源:杭州援疆    作者:    编辑:高婷婷    
 
援阿概况

2010年6月,杭州市援疆指挥部作为“全国第一批,全省第一个”率先进驻新疆阿克苏市开展援建工作。

依据部署,援建共10年,目标到2020年,帮助阿克苏市实现小康。[详细]

援阿规划
  杭州援建阿克苏,大致分为项目援助、智力援助、产业援助三个方面。项目援助主要是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智力援助方面,杭州将通过人才的培养,保证其长久的发展。产业援助方面,杭州通过吸引浙商投资办厂等方式,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详细]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编辑:林尧   陈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