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杭州市援疆指挥部、阿克苏市教育局的支持下,由浙大城市学院精心组织的阿克苏市“名师乡村工作室”暑期研修活动圆满收官。工作室的成员们带着对教育的热忱与扎根乡土的使命,奔赴古城西安,开启了一场以“理论赋能—实践探索—深度反思”为核心的深度访学研修,为提升边疆教育水平汲取智慧力量。 理念领航:在变革中筑牢育人根基 陕西省教科院吴院长面对“人机交互”的时代浪潮讲座中,提出育人新坐标——培养兼具“爱商、逆商、情商、智商”的综合素养,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从“活着、活得很好、活得有尊严”的人生境界,到“健康身体、健康心理、高辨识度”的成长路径,为教师们锚定了在智能化时代坚守育人初心的方向。陕师大袁利平教授对“教育家精神”的解读,更引发乡村教师的强烈共鸣。“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信念,“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正是他们扎根边疆的生动写照。袁教授强调,乡村教师既要有“扎根的定力”,守护讲台温度;更需“创新的活力”,点燃课堂光芒,让先进理念在乡土落地生根。 
实践赋能:乡土资源激活核心素养课堂 理论的光芒,最终要照亮课堂的土壤。西安市教科院贾玲副院长以“新课程有效教学设计”为钥,通过历史、数学等鲜活案例,指导教师精准设定目标、整合内容——优秀的设计不在于教案的华丽,而在于让知识与学生经验相连,使核心素养可触可感。陕西省特级教师司惠霞则带来更具泥土气息的实践智慧。她倡导“用田间作物讲生物”“借乡村变迁串历史”,将乡土资源转化为教学宝藏。西安市高陵一中马录山副校长对“大单元教学”的剖析,更助力教师实现课堂从“碎片灌输”向“深度生长”的跃升。 
访学启智:无边界教育拓展育人视野 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学校的“情境化教学”与沣西实验中学“天地人合一”理念,为教师们打开了“教育无边界”的广阔视野。在未央一校,“三真七环”美好课堂与文化长廊的“隐形教材”相得益彰;沣西实验中学的透水路面、音乐餐厅与射箭场,甚至研究膳食平衡的食堂师傅,无不诠释着“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真谛。两校校长理念殊途同归,未央一校李宏刚校长致力于“让每个学生找到兴趣所在”,沣西实验中学杨振德校长则力行“以体树人,体教融合”。他们共同印证:教育的至高境界,在于让环境、课程与人形成合力,滋养生命自主成长。 
星火归疆:信念深耕孕育教育新篇 当求索的步履暂歇,阿克苏的教育沃土正迎来新的生机。这场跨越山河的研修,绝非终点,而是燎原星火的起点。教师们带回的,不仅是墨迹未干的笔记,更是“让每个乡村孩子享有优质教育”的滚烫信念。 
正如阿克苏市办学治教能力提升工程所期许,教育绝非简单复制,而是让每颗种子在适宜的土壤中扎根。当这些怀揣“教育家精神”的火种回归戈壁绿洲,必将让乡村课堂迸发无限可能——用坚韧的胡杨讲述生命力量,借果园的变迁探索科学奥秘,以乡音里的故事传承文化根脉。这份对乡土的深情坚守与锐意创新,终将让阿克苏教育之花,既散发泥土的芬芳,又辉映时代的天光,绽放出属于边疆大地的独特华彩。最好的教育,正是让每一方水土,都能养育出顶天立地的生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