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一支来自浙江的大中小思政名师团队携钱塘潮涌的教育智慧,赴阿克苏市开展“石榴花开 情动思政”——聚焦思政一体化育人主题教研活动。此次活动以示范课为窗、以专题讲座为径,在交流研讨中思维碰撞,在杭阿两地间架起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桥梁,为阿克苏市思政教师注入前沿教学理念,更让“立德树人”的种子在天山脚下焕发生机。 高中段:让思政课引领个人成长 杭州高级中学鲁新民老师以“新思想领航向 ‘大思政’开新篇”为主题,从“为什么要构建大思政格局”“如何让新思想融入课堂肌理”两个核心问题切入,结合全国优秀思政课案例,将抽象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育人路径。 
鲁老师提出的“思政课要做学生人生的‘导航仪’,而非单纯的‘知识点清单’”,让在场教师频频颔首,更明晰了肩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分量。 
杭州市余杭第一中学李晓老师用一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示范课,演绎了“让哲学‘活’起来”的教学魔法。她以阿克苏本地产业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农业”的转型为案例,让学生在身边的变化中读懂“发展的普遍性”。 
随后的《指向新课标的高中政治教学优化策略与实践》讲座,聚焦“新课标落地最后一公里”,分享了“情境创设”“议题式教学”等10余个实用技巧,堪称一份“课堂提质增效手册”。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李淑杰老师深耕“三新”背景下教育研究,将目光投向“思政课一体化”这一关键课题。 
她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如何为高中政治打基础”“不同学段家国情怀教育如何梯度设计”等具体问题,结合浙江多地的实践经验,为阿克苏构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教育体系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破解了许多教师“学段衔接难”的困惑。 
萧山中学朱昕旻老师的《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教室里静静流淌。他以“黑神话·悟空”为引子,串联起中国文化名片的议题,引导学生在思辨中厚植文化自信。 
朱老师在《围绕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思政单元教学》讲座中,更是从“单元整体设计”的角度,手把手教教师们“如何把零散的知识点,串成培养学生素养的‘珍珠链’”。 
初中段:让思政课充满生机活力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研究员蒋尔法作《例谈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教方式》专题讲座。 
讲座聚焦核心素养,围绕素养目标与思政学教方式展开,涵盖素养理解、案例教学、议题式教学等丰富内容。蒋老师结合杭州名师参赛获奖课例,理论联系实际,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优化学教方式提供了专业指导,助力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杭州市富阳区富春中学盛军波老师带来的《认识自我》示范课,以幽默自我介绍导入,围绕 “自我认识书” 任务单,通过自评、互评双线推进,以三项个性化任务收尾,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认识自我的途径,课堂亲和力强,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在专题讲座《基于问题情境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评价思考》中,盛老师清晰阐释“问题情境”概念及与案例教学的区别,梳理其分类与“获取—加工—呈现—迁移”教学逻辑,并结合示范课解析情境设置。 
杭州市文华中学韩英老师通过议题式教学开设《捍卫国家利益》示范课,以“探寻选择意义,捍卫国家利益”为总议题,下设三个小议题,通过分析黄旭华院士价值选择、设置两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核心知识构建,推动学习迁移,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堪称议题式教学典范。 
韩老师在《基于课堂教学的教科研探索》讲座中,分享教育教学中的先进教科研经验,还解析杭州市级、浙江省级获奖的项目化学习、议题式教学优秀案例,既拓宽教师视野,也为教学实践提供可行指导。 杭州市江城中学黄展老师以中国航天员桂海潮的人生成长经历作为情境主线,与学生共同探讨《滋养心灵》,以议题式展开“人生抉择增强韧性;内涵发展丰富精神”两大子议题展开教学。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人生选择,体悟滋养心灵的重要性,探索维持心理健康、丰富精神世界的方法。 黄老师的专题讲座《基于新教材和校本研修赋能“三新”改革》,从“三新”改革的历程出发,解析关键概念,厘清逻辑关系,指向教学高效实施;同时以更宽广的视野,探寻借力学校校本资源真正落定素养目标。 小学段:让思政课闪耀理性光芒 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的詹洁月老师以《中华民族一家亲》《我们神圣的国土》为内容开设示范课。詹老师通过生动的图片,耐心地引导、精准地提问,巧妙地将地理知识与家国情怀巧妙融合,更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游戏,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习俗礼仪,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中理解“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内涵。 随后,詹老师作《义务教育阶段思政课一体化大单元教学实践》专题讲座。她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小学阶段思政课的特点,建议教师从“学生生活”出发,将“大单元”分解为“小主题”,通过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深化认知。“思政课的魅力,在于让孩子在成长中自然而然地认同国家、热爱民族,而不是生硬地说教。” 
平湖市行知小学王静娟老师带来示范课《认识身份证》,以“一张小小的身份证”为切入点,让抽象的“公民”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她通过“身份证解密”“模拟办理身份证”“身份证的旅行”等环节,引导学生认识身份证的作用、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王老师在《素养导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体化实践路径》讲座中,深入解读“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要义。她指出, “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打分,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让思政课真正‘入脑入心’。” 杭州市桐庐文正小学葛伟锋老师在示范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之预防欺凌篇》中,通过学生喜欢的形式,让“法治”二字变得温暖而有力量。葛老师结合电影《第二十条》的案例片段,实施项目化学习,让课堂不仅有温度,还有高度。当学生们齐声说出“不做欺凌者,不做受害者,不做旁观者”时,课堂里涌动着友善与正义的力量。 在《问题导向:新时期提升法治教育教学实效的探索》专题讲座中,葛老师结合当前校园法治教育的痛点,提出“构建问题导向型法制教育课堂”,聚焦“如何突破法治教育教学中的难点”,提出“双意”法治课堂的构建的整体架构。 
温州市蒲鞋市小学王晓君老师在说课《对人有礼貌》中,从“新”和“学”两方面完成完整呈现了教学设计思路,她强调,学要“引起学习”,要“支持学习”,要“经历学习”。 
在专题讲座《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主题班会设计例讨》中,王老师分享了多份主题班会案例,提出“有效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为我所用”,赋能主题班会”的理念。她认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主题班会是“一体两面”的关系,班会是课程的“枝”和“叶”,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班会的“根”与“魂”,小学道德与法治与主题班会可以互补与联动。 此次送教送培活动,为阿克苏市的思政教师带来了前沿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经验,相信通过浙阿两地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同心共识,激励广大学生在祖国大地上镌刻下青春中国生生不息的足迹,让“石榴花开”的美好图景愈发绚烂。 |